本报讯 (特约记者王 慧 通讯员魏春福)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出透明晶状体,首次实现了人体有生理功能的实体组织器官再生,并用于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该项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 该研究由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眼科医院院长、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奕志教授领衔的国际化团队完成。刘奕志介绍,人的实体组织器官缺失后无法再生,只能用异体组织器官或人工器官替代,但异体器官存在免疫排斥,人工器官则缺乏生物活性。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是切除病变的晶状体,然后植入人工晶体,但处在发育期的婴幼儿并不宜用。因为2岁以内幼儿的眼球还未发育完全,而人工晶体都是统一规格,很难匹配。此外,接受人工晶体植入的患儿,术后易发生炎症和其他并发症。 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组织器官功能再生带来了希望。然而,现行的干细胞技术多采用外源性干细胞注入体内,迄今未能成功。刘奕志团队发现晶状体边缘存在内源性干细胞,能再生出功能性晶状体,这使得利用自体内源性干细胞实现晶状体原位再生、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成为可能。 “目前,常规的白内障手术囊袋破口大,损伤内源性上皮干细胞,无法再生晶状体。”刘奕志说,他们创建了一种全新的超微创白内障术式,将病变组织清除,保护利于细胞生长的基底膜和再生微环境。研究团队先是在新西兰兔和食蟹猴中实现原位长出透明晶状体,之后12名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接受了临床试验,并取得成功。 刘奕志展望,也许将来,人体病变组织器官经手术切除后,也能利用自身干细胞重新长出一个健康的组织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