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三军医大学科研部生物医学分析测试中心万瑛研究组,近日在国际著名免疫学杂志《免疫》上发表论文,题为《Rab蛋白家族的蛋白相互作用组研究揭示树突状细胞Rab32蛋白复合体防御细胞感染机制》,首次揭示细胞内除吞噬体和自噬体外,存在第三类具有防御功能的膜性结构。此研究绘制了树突状细胞囊泡转运的组织框架图,有助于阐明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和肿瘤免疫等疾病过程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助于发展更为有效的抗胞外细菌、抗病毒和肿瘤治疗性疫苗。
该研究与囊泡转运这一跨细胞膜转运方式息息相关。囊泡是细胞内膜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结构组分。蛋白质、细菌等大分子物质及颗粒性物质不能穿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转运过程都是通过膜包裹、形成囊泡、与膜融合或断裂来完成的。
新型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发挥免疫作用时的“信息交换中心”,通过复杂的囊泡转运事件,“解析”入侵病原体信息,启动人体免疫力。但目前,树突状细胞囊泡转运事件的调控机制仍是一个谜。万瑛带领团队发展新型串联亲和纯化技术,大规模鉴定囊泡转运相关Rab蛋白家族的相互作用组,绘制树突状细胞内囊泡转运事件全局图谱。
研究小组详细解析了其中Rab32关联蛋白网络的功能,发现Rab32-PHB-PHB2蛋白复合体参与了树突状细胞清除感染的李斯特细菌,此复合体被“招募”到李斯特细菌包裹囊泡,通过酸化作用限制入侵李斯特细菌的复制。在小鼠活体上敲除Rab32蛋白则会导致李斯特细菌大量扩增。研究小组首次发现,逃逸吞噬体的李斯特细菌被Rab32阳性囊泡再次包裹,揭示存在细胞针对逃逸吞噬体细菌的第二波膜性防御机制。(李燕燕 胡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