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宋琼芳)近日,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和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6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闭幕式暨第30届解放健康讲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举行。讲坛上,同仁医院影像介入科主任茅爱武教授表示,消化道支架治疗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少患者甚至医生仍存在认知误区。
目前,我国消化道支架的年使用量达4万~5万枚,大量患者获益的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因支架而影响生活质量。茅爱武说,比如对于食道贲门失弛缓症或化学烧伤等良性狭窄,支架技术是微创治疗的好办法,但要注意治疗后及时取出支架,否则因支架刺激会形成增生再狭窄,而这是不易对付的技术难题。有一些医生使用并未全覆膜的支架,又错过恰当时机,等到消化道黏膜把支架裸露部分的金属网包埋起来,取支架就会困难。
有人认为放支架很方便,对于医生的技术要求不高,这是错误的。“就支架操作本身来说,治疗风险并不高,但关键是医生要考虑放支架后的并发症。”茅爱武说,“特别是食道和直肠,一个离‘入口’很近,一个离肛门出口很近,放起来都很简单,但这两个部位特别敏感,而且前者与气管和大血管关系密切,后者邻近膀胱和阴道,选用支架或操作不当,会产生较多不良反应。”
对于支架到底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这个问题,茅爱武认为,进口支架制作精细、柔软度较好,但它的问题是规格死板,比如食道支架只有2厘米或1.8厘米直径的规格。相反,国产支架创新换代比较快,在管径上也有多种选择。现在国产的很多支架,特别是食道、胆道和肠道支架已达到国外先进国家技术水平。所以,在支架选择上,最重要的还是一点,是否适合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