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时隔20年召开
2016年10月13日~14日,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京举办,这是时隔20年卫生计生系统召开的又一次科技创新大会。 会议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核心位置。
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科技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科卫协同机制”。这是两部门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建设并不断优化行业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点评:
2016年10月举行的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全面落实了国家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系统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明确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科技创新贯穿于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改全过程。按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要求,通过全面建设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大科技创新对医疗能力的提升作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中国走进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时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支撑健康产业发展,顺利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在此次会议上,也聘请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创新战略顾问,并成立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委员会,这将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领域战略科学家的咨询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2
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机制被破解
2016年1月1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研究团队的文章《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第五种机制)。该研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点评:
埃博拉病毒是生物安全四级烈性病毒,对人类危害极大。自2014年以来在西非等地蔓延,累计2.8万多人感染,死亡人数接近1.1万人。人类若要征服埃博拉病毒,必须要深入研究它的致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可分为两个步骤:先黏附到宿主细胞膜表面,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细胞内部,形成内吞体;在内吞体内,发生膜融合过程,释放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研究团队关于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这种新的机制,与之前发现的4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不同,是近年来关于埃博拉病毒研究的重大突破,为发展新的预防和治疗埃博拉病毒病药物、疫苗等,提供了新的重要的理论指导。
埃博拉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在内吞体里经过宿主蛋白酶的处理,可变成激活态糖蛋白,暴露出受体结合位点,与NPC1分子的腔内结构域C发生相互作用,启动病毒膜融合,实现病毒感染。
他们发现,NPC1分子的腔内结构域C具有一个由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的球状核心结构域和两个突出来的环状结构。结构域C主要利用两个突出来的环状结构,插入激活态糖蛋白头部的疏水凹槽里,发生相互作用。提示,可针对激活态糖蛋白头部的疏水凹槽,设计小分子或多肽抑制剂,来阻断埃博拉病毒的入侵过程。这为设计新的疫苗和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福院士团队近年来在埃博拉、H7N9、ZIKA等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利用内源性干细胞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3月9日在《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等领衔的中美国际团队研究论文《利用内源性干细胞治疗先天性白内障使视觉功能增加》。同期刊登的评论认为,该研究是未来视觉修复的重要方向。
针对2岁以内婴幼儿白内障术后不适宜植入人工晶状体这一问题,该研究团队创建了一种全新的超微创白内障术式,将病变组织清除,保护利于细胞生长的基底膜和再生微环境,在新西兰兔和食蟹猴中首次成功原位长出透明晶状体。通过在12例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应用,发现这项技术与常规手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由92%降到了17%。这种方法已成功转化到临床,可用于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副会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王薇点评:
目前,白内障的临床治愈手段,仍然只能依靠置换人工假体。其长期使用的临床局限性尤其是幼儿、青少年使用者面临的并发症很难克服。
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率领的科研团队,充分利用了干细胞研究中的精粹,同时抓住了晶状体再生中的关键—晶体再生细胞的定位排列,成功研究出可以利用干细胞技术、重塑透明晶状体的成果,为人类组织器官功能性再生、克服年龄性疾病,提供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全新的研究途径。
4
中国人的食盐和钠摄入量严重超标
2016年2月16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永宁在《美国医学会期刊》上发表了中国人盐摄入量的最新评估数据。通过对2000年第3次总膳食研究以来中国人对食盐和钠的消费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居民食盐消费量从11.8克/天下降到9.2克/天,下降了约22%;实验室检测得出的钠摄入量是5.4克,这个数字距离目前的推荐限量(钠摄入量2克/天)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研究同时指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也提示严格控制并持续降低盐摄入量的必要性,尽管中国人的平均盐摄入量自2000年以来不断下降,但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点评:
食盐由钠和氯组成。钠和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属于常量元素。5克食盐中含有的钠和氯就能满足人体的需要。研究表明:高盐(钠)摄入会增加高血压、胃癌和脑卒中的风险,因此,要清淡饮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
我国居民食盐的摄入量一直偏多。近10年来,经过政府的多种减盐措施的实施,居民食盐的摄入量有所降低,但平均而言,还是远远超过建议量。
目前,我国居民食盐的主要来源是烹调中加入的盐以及加工食品中含的盐。除了这些来源,还要注意隐形盐的问题,酱油、咸菜、酱豆腐、味精等。因此,减盐行动需要个人、家庭、餐饮和食品企业的共同努力。
5
活流感病毒可直接转化为疫苗
2016年12月2日,《科学》发表了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德敏与张礼和院士课题组的论文《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苗》,并称为“革命性”或“颠覆性”的发现。
课题组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技术。即在保留病毒完整结构和感染力的情况下,仅突变病毒基因组的一个三联码,使流感病毒由致命性传染源变为了预防性疫苗。这一技术不仅使疫苗研发不再复杂,而且摆脱了对病毒生物学知识获得的依赖,并可适用于几乎所有病毒。
全球最大的科技新闻工作站SciPak将该发现作为亮点向全球媒体发布。
2016年12月8日《自然》杂志评论:
人体因病毒感染会天然诱发强的免疫应答,但由于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快速复制和大量繁殖而不能成为疫苗。北京大学周德敏及其团队针对这一难题,通过改造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使得流感病毒只能够在特殊的转基因细胞系中大量制备,而在正常细胞和动物体内不能复制。与商品化的灭活流感疫苗相比,改造后的活病毒疫苗在小鼠、雪貂、豚鼠模型中均诱导了更强的免疫反应,特别是接种了这种活病毒疫苗的小鼠、豚鼠等在病毒挑战实验中全部存活,而没有接种的小鼠则全部死亡。该活病毒疫苗技术将整体促进现有的抗病毒疫苗的研发。
6
我国科学家发现1445种病毒
2016年11月24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张永振团队的学术论文《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这项始于2011年的研究发现了1445种新的RNA病毒,极大丰富了RNA病毒多样性,并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揭示了RNA病毒发生和进化上的基本规律。其中一些病毒与现有已知病毒的差异性之大,以至于需要重新被定义为新的病毒科。这些发现对病毒预警、预测有重要作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统计,目前已确认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共有2284种。此次,张永振团队研究发现的新病毒数量很多,不仅充实了病毒的“数据库”,还填补了病毒进化上的主要空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点评:
这项研究是在病毒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是一项改写教科书式的研究,挑战了已有的病毒学分类规则。论文将新发现的病毒和已知的病毒分为16个进化群,加上新发现的越病毒、 秦病毒、 赵病毒、魏病毒和燕病毒,揭示的遗传多样性远超过了之前已知的病毒。特别是新发现的病毒填补了进化上科与科、属与属之间的空缺,使整个RNA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显得更加连贯。他们发现的无脊椎动物携带的病毒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病毒生物多样性的新视野。
这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非常有创新性。张永振团队建立标本处理体系、转录组分析技术、病毒组学分析技术、发现新病毒的技术和方法,使我国发现新病毒的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累计发现的1600余种新病毒所建立起来的队伍、技术、理论、经验、策略,使我们对未知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疫情,能够在防控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警、精准防控。
7
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有了中国模型
2016年9月28日《循环》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团队完成的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10年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通过输入年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综合指标数据,便能够借助数学模型,计算出10年后个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China-PAR模型是首个ASCVD发病风险预测“中国模型”。与美国相关模型相比,该模型对中国人群10年ASCVD发病风险的预测更加准确,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实用性评估工具。该模型现已开发为App供人们免费下载使用。
2016年9月28日《循环》杂志评论:
据估算,到2020年全球将有1.11亿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与西方人群不同,整个亚洲将在心血管疾病防控中面临更大挑战,如高血压、吸烟、2型糖尿病、环境污染等。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预测研究通过随访研究构建了针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和脑卒中在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在两个外部队列中进行验证。本研究的一大特色是采用年龄、吸烟、血压、胆固醇等常见的危险因素集合,进行了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这一适合中国人群特征的预测模型,为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开展类似研究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示范。
8
用小鼠干细胞首次体外制造出功能精子
2016年2月25日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发表了南京医科大学沙家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赵小阳(现单位为南方医科大学)等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首次实现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并获得具有功能的精子细胞。这被认为是干细胞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为无精子症男性生育后代带来希望。
男性不育的一大原因是男性睾丸中的原始生殖细胞无法经历减数分裂进而不能发育成具有功能的精子。此前有研究利用干细胞成功制造出功能精子,但在培养过程中还要借助体内睾丸环境。该研究则完全在体外环境中培养出功能精子,实现了生殖发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人类生殖细胞体外分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解决人类不孕不育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姜辉点评:
不育症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二孩政策后,临床业务压力逐年增大。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可以帮助严重的不育患者拥有后代,但借助这一技术的前提是男性必须有自己的“单倍体”精子,对无精子症患者如何获得精子是临床医生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近些年,各国学者不断尝试通过胚胎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形成原始生殖细胞,但均未能在体外条件下获得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精子。沙家豪教授、周琪院士和赵小阳等首次实现了完全离体条件下再现精子发生,为无精症患者重新产生精子并生育后代带来了希望。
9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国产体外诊断试剂盒获批
2016年9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厦门致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和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3个产品都由扩增试剂、对照试剂和提取试剂组成。
上述3个体外诊断试剂是国产同类产品首次获批,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链霉素、乙胺丁醇耐药性的检测。这些产品上市,有利于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及时诊治,从而更好地控制与治疗结核病。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领域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点评:
50年来,结核病治疗一直应用的是利福平、异烟肼等药,耐药问题非常突出,这加大了防控难度。
由于结核菌生长缓慢,传统药敏试验短期内无法判断病人感染的是否为耐药菌以及耐什么药。因此,研发快速、准确的耐药诊断技术和方法是结核病诊治的关键。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研发技术方是厦门大学李庆阁团队。这支研发团队在这个领域做得比较突出,目前有5个产品获批,基本覆盖了一线、二线结核病耐药菌的检测。其产品采用的关键技术具有自主创新性,获得中国、美国和欧盟专利。这也是一个研发机构和企业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并推向市场的成功案例。
10
鼻咽癌化疗新方案使患者寿命延长9个月
2016年8月23日,《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团队联合全国22家医院开展的,鼻咽癌治疗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大型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是我国临床肿瘤学界在《柳叶刀》主刊上发表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首个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也是迄今为止关于晚期鼻咽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的最大临床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362名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按1∶1随机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组或者氟尿嘧定联合顺铂对照组。结果显示,吉西他滨组的总体生存期达29.1个月,比氟尿嘧啶组延长9个月。在《柳叶刀》同期评论中指出,这项研究成果有望作为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写入国际指南。
全军耳鼻喉科中心、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进让点评:
张力教授团队进行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3期临床研究,与传统的氟尿嘧啶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相比,将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由5.6个月延长到7个月、总体生存期中位数由20.1个月延长到29.1个月。该研究为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化疗方案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有力证据,使得中国医学工作者在相关领域掌握了话语权。另一方面,考虑到恶性肿瘤治疗费用不菲,在疗效有所提高的同时,新化疗方案的治疗性价比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首席记者 吴卫红 郑颖璠 谭嘉 记者 王潇雨
通讯员 杜建 张燕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