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中打鼾时断时续必须警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白天困倦、血压升高,严重的会引发猝死(一)
CCTV.com消息(第一时间):除了失眠会影响健康之外,一种叫做“睡眠呼吸暂停”的病,更是被称为“夜间杀手”,因为它可以导致人暂时性呼吸停止,严重的甚至是猝死。有人睡觉一声不响,有人却鼾声如雷。打鼾到底是不是病呢?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好比关上一扇窗,为的是休养生息后再激情饱满地开启。可睡眠中发生的呼吸暂停却非但不能让人从睡眠中得到抚慰,反而引来更多的疲惫。为此,呼吸科专家提醒您,关注睡眠,更要关注睡眠中的呼吸。
大部分打鼾是单纯的鼾症,是良性的,而10%―30%的人打鼾时断时续,存在呼吸暂停现象,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典型症状。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根本问题是呼吸暂停和缺氧,因此,病情与鼾声大小无关。相反,有些人担心自己鼾声扰人,去做手术把鼾声止住了,却没有解决气道阻塞的根本问题,家人听不到鼾声,反而放松了警惕,不能在其憋气的时候把他叫醒,更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光止鼾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另外,呼吸科专家提醒广大患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有效止鼾,无论是控制单纯鼾症,还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都没有“药”可用,而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矫治器、手术或呼吸机治疗
打鼾者7种情况要看病
不是所有打呼噜的人都要去看病,需要看病的仅仅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通俗地讲,睡眠呼吸暂停就是睡眠时发生的呼吸暂时停顿。一般来说,口和鼻气流停止10秒以上为一次呼吸暂停。在一夜7个小时的睡眠里,如果呼吸暂停发生30次以上,且伴有白天乏力、嗜睡等症状,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了。
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有如下情况,就应该就医了:
1.尽管睡了一整夜,醒来仍然感到十分疲惫。
2.夜间反复憋醒,不自主翻动,甚至昏迷抽搐。
3.醒来后头痛,且口干舌燥。
4.白天总是困倦或打盹,甚至在工作或开车时睡着。
5.暴躁易怒,睡醒时血压更高。
6.注意力不易集中或记忆力下降。
7.勃起功能障碍或性欲降低。
注意:看中医前不要做的七件事
去看中医之前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了下面不适宜的事情,以免诊断错误。
一、 不宜喝牛奶、豆浆。喝这些东西容易使舌苔变白腻,造成医生误诊。
二、 不宜吃橄榄、乌梅、杨梅。这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黑,造成医生误诊。
三、 不宜饮酒或吃过热过冷的食物。酒、饮料属于热性,易使气血运行变快,舌质变 红,脉搏增快,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同样,过热过冷的食物也是如此。
四、 不宜喝咖啡、吃桔子和黄色食物。吃这些东西令舌苔变黄,造成医生误诊。
五、不宜吃花生、瓜子、核桃。因为这些含脂肪多的食品也会使舌苔白腻,使医生误诊。
六、不宜饭后就诊。饭后不但脉多洪缓,而且舌苔变薄,舌质变红,加上有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色,这样会导致医生误诊(就诊时最好饭后1小时为宜)。
七、不宜在激烈的体力活动后立即就诊。这时会影响医生切脉,掩盖疾病的其他表现。应该休息半小时左右,患者气血平静时才就诊。
打鼾不宜轻言手术
“打鼾,即使是严重打鼾,也不能轻言手术,这是由于中国人特有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日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睡眠呼吸诊疗中心专家柳广南提醒人们说。
据柳广南介绍: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外在表现,产生原因是由于下颌堆积脂肪、扁桃体肥大、舌头后仰造成的睡眠中气道阻塞,患者会因为睡眠过程中血液含氧量下降导致新陈代谢紊乱,进而引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多种并发症。近10多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通过引进手术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改变气道阻塞状况。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切除肥大鼻甲、鼻息肉、扁桃体以及腭咽成形术和射频消融疗法,还有通过手术牵引前移上下颌骨以大幅度增加气道宽度,以求明显改善气道阻塞症状。 “但这些手术的副作用都不可忽视”柳广南说。
他指出:切除法容易破坏腭咽平衡,一些失败的手术会引发患者无法吞咽食物;牵引前移上下颌骨不仅手术时间长达半年以上,而且还面临着二次手术的问题。从临床上看,只有10%左右的打鼾症患者适合于通过手术治疗。这是由中国人特有的下颌骨普遍狭小、上下颌骨咬合不整齐所决定的,即使通过手术扩张了下颌骨,还是面临着舌头后仰、颈部及咽喉脂肪堆积等一系列问题。
柳广南认为,对打鼾包括中度打鼾症患者,都不应该轻言手术治疗,首先应该充分考虑一些简单的、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如减肥、改变睡眠姿势、戴呼吸机睡眠等方式。他说:“手术毕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对于这部分风险不仅医生需要考虑,就是患者自身也要谨慎从事。”
什么是呼吸机?
呼吸机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
当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时,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无效,呼吸减弱和痰多且稠,排痰困难,阻塞气道或发生肺不张,应考虑气管插管及呼吸机。
呼吸机的适应症是:
(1)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剧。
(3) 重度急性肺水肿和哮喘持续状态。
(4)患者胸外科的术中术后通气支持。
(5)呼吸功能不全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颈部和气管手术,通常采用高频通气支持。
同床共枕有助于配偶治疗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在这项针对已婚夫妇的最新研究中,芝加哥Rush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治疗了10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他们的妻子。
治疗开始前,每对夫妻在一张床上睡两晚,获得一个基础数据。接下来的两周里,打鼾的丈夫接受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这时,妻子如果还和丈夫睡在一张床上,丈夫74%的夜晚使用呼吸机达到4小时或以上。并且,夫妻二人在夜间醒来的次数也更少。但是,如果妻子和丈夫分开睡,丈夫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不少于4小时)下降至43%。即使打鼾的丈夫没有睡在旁边,妻子在夜里醒来的次数反而增多。研究人员Rosalind Cartwright表示,虽然这项研究还要进行更多长期验证,但是这项发现提示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夫妻应该团结起来共抗疾病。
我老伴就是OSAS患者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生活、良好睡眠”。
■受访专家
黄席珍,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呼吸系统疾患。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四、五上午。
“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人类的‘隐形杀手’。”
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教授、最先把OSAS治疗概念引入中国的黄席珍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她说的第二句话令记者吃惊:“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老伴就是个OSAS患者。”“我变成了老伴的医生”
黄席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这个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治工作,“当时我还年轻,接触这个疾病大都是由于我的专业。没想到,过了几十年以后,我变成了自己老伴的大夫。”
60岁时,老伴还能睡得很香,但到他70岁以后,他开始精神感觉不太好。“我形容他那时最多的症状就是:常常看着看着电视,就开始‘磕头’。不过家里人都以为,他毕竟是年纪大了,人的肺功能、心功能很多都要自然退化,这样一来,老年人的吸氧能力也就退化了许多。人的体内一缺少了氧,自然就容易没精神、爱睡觉。”
孝顺的女儿说:“爸,要不给您配台制氧机试试吧。”由于有便利条件,黄席珍给老伴使用完制氧机以后,都会在她的睡眠呼吸实验室里测一测血氧量。“结果发现,刚吸的氧根本就没进入他的血液,精神上也照样是看电视瞌睡,没一点改善。”
“制氧机根本没用,难道是老伴患上了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OSAS?”黄席珍怀疑起来,于是,她充分地利用起实验室的监测仪器,对老伴的睡眠状况,查了个底朝天。
先用制氧机,然后马上查血氧度,发现血氧度没有变化。再同时用上治疗OSAS用的呼吸机,发现血氧度上升。第三次再把制氧机拿掉,只用呼吸机,发现血氧也上升了……
呼吸机才是能够提高老伴血氧度的真正“法宝”,这说明他瞌睡的原因是呼吸暂停导致的缺氧——典型的OSAS症状,折腾了一个星期的黄席珍,终于确诊老伴患上了OSAS。短下巴的人更易患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咽喉部的组织塌陷并堵塞气道造成的,发生呼吸暂停时空气无法进入肺部。这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的睡眠疾病。人在睡觉时咽部肌肉组织会松弛下来,同时,地心引力会使舌根后坠,从而发生气道堵塞。不同的患者由于病情不同,每晚可发生数十次至数百次这样的呼吸暂停。
“因为我们亚洲人骨架结构的特点,我们的颅面和口腔结构异常如咽腔狭小、舌体宽厚、下巴短小后缩。使得我们成为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的高发人群。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有很多并不肥胖的人(是欧美国家主要患病原因),患上OSAS。另外,鼻咽部增生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任何可导致舌、咽、喉部肌肉功能失调的神经系统病变也均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黄席珍说。
黄席珍对记者说,我们在给病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最后许多患者发现自己的高血压不知不觉地治愈了。为什么呢?有研究显示,心血管病患者在凌晨1点至早上8点的死亡率最高,而这也正是睡眠呼吸暂停时间更长、引起低氧血症更严重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人在睡眠状态下,血压是应该下降的。而如果在睡觉时反而有所上升,说明可能有潜在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想改善已经患上的高血压症或者潜在心血管疾病,就需要做进一步治疗。”欧美患者戴呼吸机睡觉
其实,在此之前,黄席珍也怀疑过老伴患上OSAS。
那时候,老伴最大的症状就是晚上打呼噜。“偶尔的、轻微的打呼噜或许并不要紧,但一旦发展成为大声的、断断续续的、间歇性的打鼾,就可能预示着睡眠过程中的呼吸暂停,吸入氧气量不足导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黄席珍介绍,有些患者的症状,严重到晚上打呼噜喘不过气,憋到自己难受得满身冷汗地坐起来。这是严重的睡眠中呼吸阻塞所致的症状。如果病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者其它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睡眠的时候戴上便携呼吸机。
提到呼吸机,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医院在急救的时候给危重病人使用的那种大型的机器。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外力对气道加压的物理原理,使氧气进入人体,融入血液参与生理活动。而这种可以在家里睡觉时佩戴的呼吸机,也可以达到大型机的那种效果。
现在,黄席珍在老伴睡觉时,一定监督他戴上一个呼吸机。“他都养成习惯了,现在没有呼吸机都睡不舒服觉了。而且现在他的精神很好,不喘、不咳、眼睛不花。”
戴着呼吸机睡觉(适用于中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这个让大部分中国人都难以接受的行为,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患者中,已经相当普遍。一个面罩,由一个管子与主机连接。戴着这个面罩,就可以保证高效的睡眠呼吸质量,从而提高睡眠休息质量。
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OSAS,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好发于肥胖、老年人。此病会造成血液氧含量降低即缺氧,从而导致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肺心病,甚至发生夜间猝死。20题测OSAS
以下情况出现越多,您患OSAS的可能性越大:
1.我睡觉时打呼噜。
2.我在睡眠中出很多汗。
3.我有早晨头痛的毛病。
4.我睡眠会因憋气醒来。
5.我在白天总想睡觉。
6.我醒来时感到口干。
7.我入睡困难。
8.睡觉时我满脑子都是事。
9.我一周好几次预先采取措施(如吃安眠药)以防失眠。
10.我一旦醒来就难以再次入睡。
11.我醒得很早。
12.在我入睡前,总有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是醒着躺在床上。
13.我开车时会睡着。
14.在公共交际场合如电影院或聚会时我也会睡着。
15.夜晚醒来时我感到嘴里都是酸味。
16.在我的睡眠中会发生短暂的近乎瘫痪的感觉。
17.我在睡觉时踢腿。
18.当快睡着时,我感到下肢有刺痛、虫爬的感觉。
19.在晚上我有过腿部刺痛或抽筋的经历。
20.睡觉时我必须不停地移动双腿才会感到舒服。
“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快到了
2008年11月16日是第7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简称“COPD”,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极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简称“肺心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当中,次于脑血管病、心脏病等,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专家认为:呼吸困难不是伴随衰老而来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症状可以被改变。它同时向慢阻肺患者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息,有效的治疗可以让慢阻肺患者感觉更好,生活质量更高。目前家用小型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正在逐步进入患者的家庭,呼吸机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预防“COPD”的发生率,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什么哮喘易在夜间睡眠时发作
临床上,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常来去无常,以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为特征,但哮喘的发作以夜间多见,睡眠虽不是致病因素,但它是一个重要的诱因,睡眠时哮喘易发作或加重的主要原因如下:
(1)人在睡眠状态时,迷走神经兴奋,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
(2)在睡眠时,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减低。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兴奋细胞膜腺苷环化酶的重要因素,也可以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二者均可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因为睡眠时激素分泌减少,而易致哮喘发作。?
(3)对健康动机的研究指出,快相睡眠期,气道平滑肌张力明显地波动,使气道反应性增加,引发哮喘。
(4)睡眠时,胸部机械感受器功能减退,气道分泌物排泄不畅,也易造成哮喘。
(5)白天痰液分泌刺激气道,咳嗽,喷嚏频繁,机体疲惫不堪,或其他原因造成身体过度劳累,均可使睡眠后气道疲劳松弛,痰液坠积,引发哮喘。?
(6)床边有患者敏感的过敏原存在,如动物羽毛填塞的枕头、褥、鸭绒被等,随空气降尘进入呼吸道,引发哮喘。?
(7)由于鼻窦炎或副鼻窦炎存在,睡眠时体位不当,易于吸入呼吸道分泌物,引起支气管痉挛。?
(8)适逢月经前后、天气阴湿或气候突变等。?
(9)哮喘发作季节或发作期。?
(10)睡前情绪波动,如吵架、性活动、看枪战片、武打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