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华盛顿3月8日电 (记者林小春)中国研究人员发布最新报告称,在健康人中发现可抵抗多粘菌素的超级耐药基因mcr-1变体,而多粘菌素被视为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线”。这一发现意味着健康人能在不被觉察的情况下传播超级耐药基因。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抗微生物制剂与化学疗法》月刊上。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阚飙说,这个变体是从健康人携带的沙门氏菌中发现的。以前报告携带mcr-1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容易造成院内感染的细菌,仅有少量病人体内的沙门氏菌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报告。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健康人携带含mcr-1耐药基因的沙门氏菌,意味着他们具有传播引起他人感染的可能性。由于健康人不会到医院就医和使用抗生素,因此他们会在不被觉察的情况下传播耐药基因。
此次报告的mcr-1基因变体有两个位点的变异,造成了氨基酸的改变,检测显示其同样具有对多粘菌素的耐药性。这一结果意味着,虽然这一基因变体目前尚未造成耐药程度的升高,但这已显示mcr-1基因也在发生变异,因此提示要持续关注不同菌株中mcr-1基因的变异,以及变异是否会造成耐药性增强。
阚飙说:“这个研究发现了当前高度关注的mcr-1基因介导的多粘菌素抗性传播的一种新途径,即通过健康人携带含mcr-1基因的沙门氏菌不知不觉地传播。”
2015年,中国首次报告在牲畜和人身上发现了带mcr-1基因的细菌。这种基因由细胞中的质粒携带,可以通过质粒在不同细菌间传播,从而可能导致出现能对抗多种抗生素的细菌。此后,欧盟与北美也相继发现了带有mcr-1基因的细菌。
随着抗生素使用愈加频繁,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抗菌能力最强的多粘菌素被视为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鉴于农业和畜牧业中普遍使用多粘菌素,研究人员建议,尽可能限制多粘菌素一切不必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