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科研院所和企业分工要明确学者和企业的兴趣点及所关注的利益是不同的,大学的研究人员搞研发主要是为了发表文章,短期内并不能直接形成产品产生实际效益。因此科研院所和企业要有分工,前者专攻基础型研究,后者专攻应用型研究。大学应该注重培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是跟“老板”导师搞所谓的产、学、研一体化。
简化和优化医疗器械重新注册手续“国内监管的不确定性高,有些监管手段甚至制约了创新。”常兆华说,十几年来,他们主动放弃的研发项目也不少,就是因为无法按常规要求在合理的年限内获得监管部门的许可证。比如他们曾经研发过一种治疗脑中风的脑部药物支架,做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多种规格,如果要通过审批,每种规格都要有临床试验报告。他们算下来,可能需要4~6年的时间,这也可能意味着产品上市那天技术已经过时了,于是,只能忍痛割爱主动放弃。
医疗器械的创新应来自医生医生们在一线,最能深刻体会到一款医疗器械的优劣,也只有他们能给出最贴合实际的优化建议。然而,这股创新源头并不活泛。因为体制所限,医生在医疗器械创新上很难获得经济上的认可。
虽然十二五”规划为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国产医疗器械的使用并不能仅靠政策,同时也不能仅靠喊着“创新”的口号,我们要将创新这一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当然医药企业想要创新还需靠各方的支持。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是新兴产业,不论是产能还是研发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医疗器械。目前医疗机构使用频率极高的几大件,如CT、核磁检查设备、生化分析仪和彩超等基本都是进口产品,其他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也只占到国内需求总量的六成左右。因此想要加强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寻求突变,学习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