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国根 通讯员王懿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一项历时6年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发现,经右胸切口食管癌手术的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优于经左胸切口的食管癌手术。该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外科学权威杂志《外科学年鉴》上。
多年来,国内外临床专家对食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始终存在较大争议,其中主要观点认为,左胸切口手术的安全性优于右胸,因手术入路仅需一个切口,安全系数高;而右胸入路通常需在右胸和上腹部各切一个口,患者存在切口多,手术风险大的担忧。因而,目前我国食管癌手术方式70%选择左胸手术。陈海泉认为,由于解剖学位置所限,左胸手术存在因胸腔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困难,而造成清扫范围不足的问题,极易给患者后续复发、转移埋下祸根。
2010年5月~2012年7月,研究团队入组了300位食管肿瘤患者随机接受右胸或左胸食管癌根治手术,其中右胸和左胸手术组分别为150位患者。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似,包括常见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吻合口瘘等。客观数据证实,右胸入路手术并未增加手术风险。
研究团队考虑到,中国超过90%的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因而根据术后病理确定肿瘤类型后,去除14位不符合要求的患者,在入组的患者中,共有286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纳入生存分析,其中接受左胸术式患者140人,右胸术式患者146人。对这些患者的跟踪研究中发现,右胸手术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为62%,而左胸手术患者仅为52%;右胸手术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74%,而左胸手术患者为60%。循证依据证实,右胸手术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
陈海泉解释说,右胸手术患者生存明显获益,在于其手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更加彻底全面。在本次研究中,左胸手术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18个,而右胸手术为22个,多出的4个淋巴结的清扫,很大程度上“剿灭”了未来复发转移的那些“危险分子”。因此,术式的选择和对“带病”淋巴结的有力“剿杀”等,对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