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潇雨 通讯员 庄颖娜 原艳芝)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弥漫型胃癌在蛋白质组层面其实可以分为3个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不同,对化疗的敏感性也不同。3月8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项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开展的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最新结果。
自2012年起,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主任秦钧团队开启了绘制首个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学图谱和肿瘤驱动基因变异图谱的征程,并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大规模胃癌样本分析。
2016年6月,该团队基本完成84对胃癌与癌旁组织样本的质谱测量工作,共鉴定到11340个不同基因产物,这些蛋白质覆盖了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所有可能表达的蛋白,据此首次描绘了弥漫型胃癌的蛋白质组全谱。进一步研究发现,仅对84对胃癌与癌旁组织全蛋白表达谱进行聚类分析,就可将弥漫型胃癌分为3个与生存预后和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的分子亚型,其中,PX1型(细胞周期型)患者总生存时间最长;PX2型(上皮-间充质转化型)患者生存预后介于PX1和PX3之间;PX3(免疫通路富集型)患者总生存时间最短,并且对化疗不敏感。在此基础上,科研团队还筛选出23个与预后相关的胃癌候选蛋白药物靶标。
秦钧表示,这种蛋白分型不依赖于任何基因组信息,可为胃癌病人的精准医疗提供直接依据。“大家熟悉的基因测序只能为肿瘤的精准医疗提供非常有限的线索,这个困惑现在可以在蛋白质层面上解决。将来在临床上,对肿瘤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是哪一种,能不能治好,应该采取哪种疗法。”
据介绍,该研究标志着以贺福初院士领衔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在国际上攻下了第一座以蛋白质组分型为主要参照标准的精准医学“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