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其中传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患者34例(开放组),Quadrant微创通道单侧减压联合经皮榷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 者33例(微创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前l d及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腰 背痛VAS评分、ODI评分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 - 15个月,平均 随访1年。患者均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微创组的手术时间稍长于 开放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微创组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许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微创组ODI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在功能障碍改善方面优于开放组。
结论:微创通道减压联 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非常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其与传统PLIF手术相比具有切 口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外科手术: 经皮内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多发病,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作为治疗LDH的一种常见外科手术,通常在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情 况下采用。但传统手术方法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大, 难以适应现代微创外科的要求。微创技术以其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应用于LDH,本文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下单侧减压联合经皮 稚弓根螺钉技术这一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治疗腰碓间盘突出症,并将其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疗效 进行对比,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 12月住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息者67例,对患者进行编号,按完全随机设计进行分组,其中PLIF手术患者34例(开放组)。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下单侧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手沭患者33剜l微创组)。病例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体至、辅助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3人月保守治疗无效,既往无腰椎手术史。<2>症状、 往征以及影像学表现证实单侧神经根受压,仅需蕈侧椎管、神经根管减压。微创组33例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32 - 65岁,平均47.6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28.7个月,其中LA/5 19例.L5/S114例;开放组34例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35 - 68岁,平均48.5岁。病程1~6年,平均29.8个月,其中LA/5 21例,L5/S1 13例。两组在年龄、 病程比较时采用£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在性别、节段分布比较时采用xz检验,差异亦 无显著。
2.手术方法
(1)微创组手术方法全麻起效后,患者取标 准俯臣h位,在C臂机透视下确定非减压侧椎弓根体表投影位置,做好标记,透视下定位针沿椎弓根体表标记点置人到达病变节段上位椎体的中后1/3。正侧位透视确认位量良好后,取出针芯,将导 针放人穿刺活检针内,拔出穿刺活检针。用尖刀片 横向切开约2 cm小口,套筒逐级扩张,用空心丝 锥沿导针进行攻丝,透视确定丝锥的方向及深度。 拧出丝锥后将空心椎弓根螺钉沿导针方向拧人椎 体,C臂机透视确认椎弓根钉位置良好后移除导针,同样方法置另一枚空心椎弓根螺钉于病变间隙下位椎体。于减压侧棘突旁约2 cm作纵行切口 长约4 cm,在最长肌与多裂肌之间的肌间隙用食指进行钝性分离达椎板,放入Quadrant系统的扩张套筒于上位腰椎的椎板外缘,逐级扩张,显露上下小关节囊以及上位椎板,自由臂固定,连接冷光源,直视下分别置人上下2枚椎弓根螺钉,椎板咬骨钳咬除上位腰椎的椎板下1/3和下位腰椎的椎 板上1/3.然后去除黄韧带,显露硬脊膜及楣宣神经根,探查神经根受压情况:神经剥离子分离神经根后,用神经根拉钩小心将硬膜囊及神经根牵向 对侧,显露突出的椎间盘。尖刀片切开纤维环,髓 核钳摘除突出髓核组织=逐步移除Quadrant工作通道,非减压侧用特制持棒器夹持特制钛棒从经 皮椎弓根螺钉切口穿入并安装纵向连接棒,减压 侧常规安装纵向连接捧,正侧位透视确认钉棒的 位置良好后在减压侧常规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2)开放组手术方法全麻起效后,患者取俯 卧位:C臂机透视确定病变节段,以病变节段为中心,于后正中线上作一长约6 cm左右的切口,沿 骨膜下剥离显露病变椎板及上下方各一个正常椎板,同时显露两侧横突和关节突,单齿腰椎撑开器 撑开椎旁肌肉,分别在病变节段上位椎体两侧椎 弓根内各置入l枚螺钉,下位椎体两侧椎弓根内各置入1枚固定螺钉。透视证实螺钉在椎弓根内。 减压过程同微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