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收集了2007年10月至2012年3月99例患者的123个骸关1了经临床、MRI、病理证实的ANFHX线平片资料,男56例,女43例;年龄2184岁,平均53岁。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髓区疼痛,伴屈曲、内收、外展、内旋靛关节功能受限,音体分患者出现跋行。病史1周}2年99例均有完整MRI影像资料对照,有CT影像资料35例。
1.2影像学检查方法使用AGFaCR系统或KODAKDR7500系统行胃盆正位片或一侧性髓关节正位片,部分两侧骸关}犷蛙式位及加拍侧位片。
1.3观察项口与方法X分期参照Frobeeg等1996年提出的X线平片分期标准分为:0期,正常;I期,骨小梁模糊或轻度骨质疏松;且期,斑片状骨质硬化及不规则透亮区;IQ期,骨质硬化及透亮区附近出现“新月征”;IV期,大块骨碎裂、塌陷,股骨头不完整;V期,合并退行性骨关节病及关节间隙狭窄观察记录漏诊病例及其漏诊原因和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定性资料采用丫检验及相关性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2.1病变部位99例123髓中,双侧24例48髓,左侧41髓,右侧34髓。99中漏诊46例52髓,双侧6例12髓,左侧25髓,右侧15髓。
2.2X线分期与漏诊99例123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分期与漏诊的关系见表1X线分期与漏诊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96.415,P=0.000),X线分期与漏诊率呈负相关。
2.3漏诊原因分析
2.3.1临床病史缺乏造成漏诊因临床症状缺乏造成漏诊:I期1髓,II期9骸。因外伤x线检查末及提供AlbFH病史而漏诊者:I期1髓,且期4髓,IQ期1髓。
2.3.2“抓大放小”造成漏诊24例双侧AI}TFH中,双侧分期相同者7例,不同期者17例。双侧患者中只顾重侧、漏诊轻侧:I期2髓,II期7髓。囚外伤X线检查只顾有无外伤性X线表现而漏诊者:I期1髓,II期4髓,IQ期1貌2.3.3X线技术方面造成漏诊摄片条件不什造成漏诊:II期4髓()摄片体位不正造成漏诊:I期I髓,II期4髓。99例中26例只拍一侧骸关竹片,无法双侧对比造成漏诊:X线II期5髓。
2.4漏诊时间漏诊46例中,漏诊时问1d}2年,其中<2周28例,占60.86%;2周}3个月8例,占17.39}1c;3}6个月5例,占10.86%;6个月一1年3例,占6.52%;>1年2例,占4.35%。
3讨论
3.1X线分期与漏诊各种原因引起股骨头的缺血后,骨细胞的最初病理改变是坏死、崩解,骨陷窝变空,细胞核固缩、破裂,此时X线属0期,无明显异常表现随着坏死骨细胞不断增加,坏死细胞引发炎症反应,修复过程也同时展开,坏死区的问充质和毛细血管明显增生,在死骨与活骨之间形成反应性界面5,进入X线的I期,表现为骨小梁模糊或轻度骨质疏松、骨质密度稍降低I期山于缺乏客观性的阅片评价指标,轻微的异,常表现X线难以反映,漏诊在所难免这是X线的局限性造成的,本组I期病例全部漏诊的事实充分可以说明这一点,所以本文不将I期作为分析重点理论上X线对且期_WI'H已经有足够的分辨率,不应该漏诊,但是本组漏诊率却高达83.67%其原因主要是对X线表现认识不足,阅片不仔细,分析不综合,往往注意到高密度忽略低密度,直接征象不典型时又I司时忽略间接征象_股骨头部位的高密度由于受到,R臼骨的部分容积效应影啊而减少密度差,并目又小能像CT值一样可以测量,因此相对低密度史加容易被忽略解决办法是,阅片时小心细致,两侧对照,反复比较,有时还要利用放大镜观看微小征象,特别是骨小梁的分布与走行重点观察股骨头骨密度的增减情况,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综合分析,注重结合临床病史及其它相关检查。值得一提的是1例II期病例,临床会诊单提供rAlbFH病史,并且V1RI前一天也已经先期报告,但是X线还是漏诊,这除了影像科医生的疏忽大意外,同时也说明其X线表现的隐匿性,由此ll]一见11期X线诊断的艰巨性本组111期诊断率较高,说明X线对其未必可以正确诊断,但已经不易漏诊此期无论是高密度还是低密度,其差值进一步加大,刘于专业的影像科医生已经足以分辨,当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典}}1的“新月征”。W期、Y期临床症状明显,X线表现典型,因此本组没有漏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