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蔡天智在报告中指出,2014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到92.94亿元,未来5-10年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十月中旬,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我国健康服务业涉及范围广、产业链长,而医疗器械作为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支撑行业,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数据显示,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已达到1200多亿元,2000年-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约21.3%,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3000多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医疗器械仅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这与国外42%的比重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日益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信部已经制定了加快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工作计划,并表示医疗器械类专项是今年新实施的扶持重点,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目前在国内的厂家比较多比较分散。一般以我们以规模上5千万以上的企业大概有1千8百多家的规模,再小的有2万左右。平均每家的产值大概是在100多万的水平。
现在医疗器械是并购为主的一个方向,国内的企业也一直在做并购。目前在A股上市的医疗器械一共有16家,整个医药行业,按照中信一级行业划分的统计规则,医药收入的增速是14.56%,医疗器械这个16家是收入增速25.65,远远高于医药整个行业的增速。净利润方面,医药整个行业增速是12.68%,截止到今年三季度,医疗器械净利润的增速为9.03%。毛利率方面,医疗器械是38.64%毛利率,净利率水平相当高的,可以达到12.61%,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资金都愿意投医疗器械,因为按照统计的一个数据来看,医疗器械的收入,一家企业如果能达到5千万,那么这个企业就生活得相当滋润了,就可以不考虑IPO.
国家对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发展专项进行了扶持,并聚焦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重点支持的三大领域包括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治疗设备等。首先来看影像,影像目前国内掌握的核心技术比较好的就是彩超,这也算是一项。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迈瑞,这是在美国上市的一家企业,国内做彩超的企业是宝莱特和理邦仪器,这两家企业也是和迈瑞多多少少都是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它们毕竟都出身在珠三角,理邦和迈瑞之间有很多的一个渊源,就是理邦的高管基本上都是从迈瑞出来的,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核心技术的掌握还是相当相当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