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治疗需要医师对患者受病器官结构有透彻的认识,但目前医师仅能借助精确度有限的二维医学影像,需要结合充分的手术经验、操作水平和空间想象能力,才能成功实施微创介入手术。不同于外科手术可通过开腹等方式直接且清晰地观察患者的受病器官,微创介入治疗医师即使在术中也无法整体而直观地看到患者的器官结构。所以,在术前对患者的器官有全面且细致的立体化认识,可助力医师制定更周密的手术方案,提高精细度要求极高的介入手术的实施成功率和安全性。
以首次应用3D技术的左心耳封堵术为例。作为心脏介入领域的新热点,左心耳封堵术是通过封堵心脏的"死角"左心耳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手术。一方面,每位患者的左心耳结构各异,医师需根据不同的左心耳开口大小、深度和心耳形状选取适宜型号的治疗器械并评估器械放置的位置;另一方面,医师需将治疗器械通过从微创小孔插入的导管,从患者大腿根部送入心脏的左心耳部位。由于手术较为复杂,医师需要对每位患者的心脏结构有全面的了解,才能顺利完成手术。
通过3D技术,将二维医学影像数据转化成三维立体的影像或实物模型,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表示:"医学影像的二维数据对医师评估器官整体构造和特性的帮助有限。应用3D技术等比例地、360度地呈现患者受病器官的立体模型,为医师提供了更多新的视角,可更精准地评估患者左心耳的构造,为制定更完备的手术方案提供了更多实际的数据参考。"
除辅助诊断外,3D技术还能帮助医师直观地学习复杂的和创新的术式,缩短医师学习周期,加快新治疗技能的掌握。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邢炜教授表示:"医师经验对于成功实施微创介入治疗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医师接触复杂和创新术式的机会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疗法的普及面与普及速度。借助3D技术生成的个性化病例模型,可帮助医师身临其境地模拟观察和分析患者病例,更具象化地开展病例讨论,从而为医师提供更多接触复杂病例和创新术式的机会,为医师加强手术操作技能和经验累积提供了有力的辅助。"
波士顿科学在引入应用于微创介入领域的3D技术的同时,还设立了国内首个应用于微创介入领域的三维互动体验中心,并已启动用于医师培训,帮助医师加速对于多个疾病治疗领域的微创介入手术的技能掌握,以造福更多的患者。波士顿科学三维互动体验中心拥有3D影像建模、3D互动系统、3D打印技术等一系列国际前沿的3D技术和设备,提供覆盖多个疾病领域、多种微创介入治疗的三维仿真和模拟培训。
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王欣先生透露:"建立三维互动体验中心是波士顿科学不断投入创新的又一成果,是公司'创新冲击波'中国企业战略计划的最新进展。我们希望以此次与多家国内医院合作开展3D技术试点应用为起点,在中国与更多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跨界联合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在医疗领域的转化与普及。"
东方医疗器械网据悉,除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外,波士顿科学正在计划将3D技术推广应用于消化内镜、心衰、泌尿外科、肿瘤介入等更多疾病领域,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创新微创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