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广大患者欢迎。但要达到手术治疗效果,除了要依靠医生的手术能力、检验和技巧外,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也是确保手术成功,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 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胃肠功能恢复不良现象,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息者的康复…。采用什么护理 手段既能减少不良反应,又能实施起来简单易行,且 无副作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院于2013年10月- 2014年3月对5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开展 中医康抚按摩和针刺,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 现报道如下。
1.1 纳入标准 主要脏器功能正常,无严重心、肺、 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入院后有完善的检查和手术准备;腹部手术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经医院伦理 委员会批准: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无精神障碍,具有一定的认知学习能力,可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无严重贫血,肝肾功能正常。
1.2排除标准术前已存在感染者;免疫系统严重疾病患者;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 者;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者;术前严 重营养不良,近期患功能性胃肠病,并接受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 300 mL;合并与感染 高危因素,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者。
1.3 -般资料观察对象为1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4~ 75岁,平 均(53.5±11 .2)岁;手术类型:妇科23例,普外科 27例。对照组男22例,女27例;年龄24~ 74岁,平均(54.2±14.5)岁;手术类型:妇科21例,普外科 29例。2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 著性意义(P>0.05)。
2.治疗与护理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由同一组医师采用同一种麻醉 方式进行,术前护理方法相同。
2.1 对照组 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术后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抗感染药物及对症处理,做好病情 观察和基础护理,肛门未排气时,禁止饮食,静脉补充营养。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手术成功,鼓励患者 说出创伤感受.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实施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面对术后疼痛,对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 使用镇痛药物。待患者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给予流饮食,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康复指导以及出院指 导等。 2.1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抚按摩 和针刺。①康抚按摩:于术后6h开始经络按摩,按 摩经络主要有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合谷、下廉、上廉、 手三里、曲池)和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上巨虚、 下巨虚、丰隆穴)。按摩前让患者排空小便,评估患 者腹部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患者取平卧位 或半卧位,以指按法进行按摩,借助腕、臂的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向下按压,刺激患者深层组织,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出现酸、麻、胀、热的感觉后逐 渐减轻压力。按摩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对手法的反应,每次按摩20 min,每天3~4次,如患者有腹胀出现则延长至30 min。连续5天未排气则终止疗程。 ②针刺:术后待患者清醒后,向患者解释针刺的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的同意及配合。之后进行穴位铲刺,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局部消毒后,以足 阳明胃经为主,取双侧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以合适的毫针,用指切进针法快速进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捻转补泻,针刺强庋根据患者白体质强弱决定,以出现酸、麻和胀感为得气,得气后留针30 min。期间内关、公孙左右交叉同时捻转行平补平泻法,每天1次,直至肛门排气为止,连续5天未排气则终止疗程。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胃肠功能:记录术后肠呜音恢复 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每4h由专门指定医师 腹部听诊(左右上下腹和脐周),发现肠鸣音在每分钟3次或3次以上为肠Ⅱ乌音恢复。胃肠功能障碍:出现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误吸等情况;②食欲: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好:有饥饿感,进食后无 Ⅱ区吐、饱胀感。中:无饥饿感,但进食后无呕吐、饱胀感。差:无饥饿感,进食后有呕吐、饱胀感;③并发症:感染、胃潴留、肠梗阻等;④住院时间;⑤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 调查,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治疗效果、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以及服务态度5个方面,评分均为0—10分,满分为50分,30分以下为不满意,30~ 45分为一般,45分以上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