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整个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着四个特点,一是企业低小散,二是依旧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模式,三是经常重复生产,四是承受着外资企业的强势冲击。”发言伊始,黑振海就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国产企业的生存现状,“外资企业怎样在中国落地生根?就是凭借着技术优势疯狂吞,实现着行业垄断。”
更让专家们痛心的是,医疗器械行业潜力大、前景好,但国内企业的产品却仍处在以“仿制”为主的阶段,外资企业控制了医疗器械行业70%的市场。大医院骨科医生临床使用的几乎都是进口产品,只有输液皮管、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是国产。进口产品的市场垄断,也导致医疗器械设备价格居高不下。追溯“悲剧”的根源,专家们一致认为,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产学研用将是突围之道。
产学研用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所进行的系统合作。
产学研用助推中小企业“突围”发展:反垄断山雨欲来
事实上,为了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政府也一直在做文章。8月16日,国家卫计委释放出讯号:将建立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首先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紧接着,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推动医疗设备产业做大做强。
在政府的支持之下,12月5日,浙江大学——科惠医学材料研发中心在金华揭牌成立。科惠医疗的前身是金华市计算机研究所,主要以生产骨科医疗器械为主。在业内看来,骨科器械是外资收购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最大的突破口,国内骨科器械排行前五的企业有两家已被外资收购,目前他们还觊觎国内更多的骨科器械企业。
身为浙大教授的张泽院士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要转换为生产力需要依靠企业,而企业做大做强也需要科研力量的推动,产学研用必定能实现“1+1>2”的效果。张院士透露,接下来研发中心将进行一些以企业为主的创新研究,如植入材料表面处理的改进,可以想象,新技术的成功,也将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老百姓看病的成本,将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