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关医改的问题引起了多方的瞩目,各方的讨论却莫衷一是,其中有很多问题急待厘清。有一种论调认为过去十多年的医改主要集中在医疗控费上,所以才收效甚微。政策制定上应该更多的放在医疗市场的开放上,允许医生真正的自由执业,大幅度提高诊疗费用,以此给医生更多的尊严。患者也将因为市场的开放受益,获得更好医疗服务。
平心而论,中国医疗市场的封闭性确实是当前医改的最大难点之一,也是导致看病难和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打破利益垄断格局,真正解放大医院的医生确实是当务之急。但市场化虽然意味着医生可自由执业,不再受体制的束缚,却也意味着整个医疗市场将真正出现碎片化的状态,这有利于医保和商保对医生和医院进一步约束。
在封闭的医疗体系内,医生被分为在大医院的和在小医院的,大医院的医生可以分为主任级别以上和以下的。其中,主任级别以上的是享受着体制的最大好处的,但他们也是经过十余年的煎熬才能获得这一职位的。主任级别以下的医生和小医院的医生对制度的改革不会有太大的反对,一旦体制放开,他们将是最先走出来的人群。只要有一定的医术,再配以良好的服务以及懂得品牌的打造,这类医生将获得比体制内更好的发展。因此,一旦体制放开,大量的小型诊所和医院将涌现,整个市场将呈现碎片化的图景。
医疗服务机构现在其实非常多,但业务量其实还是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一旦一些真有实力却没有职称的医生出走,必将带动三甲就诊量的下降。三甲也将求变,希望通过市场手段能带来稳定的客源。这时候,无论是医保还是商保,对医院的控制力就会真正的得到加强,医疗控费也就能稳步的推进了。
因为保险公司或者政府的医保是最大的能为医院和诊所带来稳定客流的途径,医疗机构会非常愿意加强与保险机构的合作。而当一个医院的病人主要由保险机构带来的时候,保险机构的话语权就得到了增强,可以要求医生的诊疗费对其会员打折,严格控制医生的过度医疗问题。当医院总是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付的时候,医院的收入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从而不得不改正过度医疗的问题。
当然,医疗市场化之后,以药养医的局面将发生很大的改变。除了在政策上推动医药分开以外,医生必须依靠技术和服务来赢得用户,而不是依靠药品的利润。而且,随着保险公司力量的增强,对医生的控制也将加强,随便乱开药的局面将得到改观。
在医药分开的同时,提高医生的诊疗费是应该同时推动的。但是,当下大幅度提高诊疗费用并不现实,这不仅会提高个人的负担,也会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医保立即破产。只有推动商保的发展,才能缓慢提高诊疗费用。这其中肯定会有很多创新的机会,要看政策的推动,也要看市场的创新能力。
因此,强调医疗的市场化并没有错,但因此而将其与医疗控费完全对立起来则显得相对片面。过去多年的医改虽然强调了医疗控费,但仍过于局部,这才是收效不大的原因。不能因为控费的成效弱就否定控费本身。只有对全局进行总体的顶层设计,医疗控费的成果才能体现。而且,正如上文所述,医疗的市场化最终也将加强医疗的控费和对医生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