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美国还是欧洲来讲,全世界放松移动医疗监管是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的主要条件是,第一是促进创新,提高效率,也是根本,第二是事后监管,根据依法治国的精神,移动医疗应该比照医疗器械,由 CFDA 来监管。
移动医疗的核心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一是要控费,第二是全覆盖。移动医疗重要价值在于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移动医疗代表企业的商业模式
六家移动医疗代表性企业,都是第一梯队的,各个商业模式都不一样,分别代表所处的子行业。
丁香园——医生社区
丁香园具有环形商业体系,商业模式非常复杂,至少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为医生提供免费文献/学术工具/交流平台,以医生社区为核心导向;二是医药观察数据;三是医药人才招聘平台;四是生物科研试剂类的企业宣传平台;五是专业媒体。丁香园是国内移动医疗里面唯一完成虚拟货币发行的企业,即丁当。丁香园真正的变现点是为药企做 e-marketing,有中国真正的、最多的、重度活跃的医生用户,大概 10 万。未来发展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发展用药助手的核心内容,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丁香医生的线下诊所, 实现医患线上和线下的 O2O闭合链条。
春雨医生——轻问诊
春雨医生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医患关系,以大众入口为方向,以轻问诊为导向。具体来看,一是提供医患撮合的平台,二是结合咨询做成资讯库,可以进行分诊和预诊,接下来是发展成医生定价的平台。收入来自会员制收费。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移动端医患平台,未来发展是 C2B 反向定制模式,打破医院/医药的分销模式,替患者(类似团购)反向跟药企或其他企业议价,为患者降低成本,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用药吸引药企。最终是颠覆一切,重构医患关系。
好大夫——重问诊
好大夫的商业模式,以重问诊(慢性病、重病)入口为方向,平台提供医生(副主任、教授)。收入来源是电话咨询收费(向患者收费)。重要伙伴是百度,如果百度不支持,业务没有独立性,大的融资也会受限。 call center 是一个主要的收费模式,而 app 和打电话模式存在左右互搏的难题,低成本会胜出, app 或微信是趋势。未来做重患者诊后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和慢病管理是两个商业模式,医患的强关系和现在的平台(医患弱关系)是天生互搏的。
华康全景——挂号/院内外
华康全景的核心是以医院挂号入口为核心,构建诊前、诊中、诊后和随访,兼具智慧医院的概念。是支付宝未来医院的实施载体之一。商业模式一,以“医客”和“学会杂志” APP 切入医生入口,学术推广;商业模式二,以挂号入口,亏损导流为策略,进入患者;商业模式三,推出了以学术入口为导向的医生,期待医生和患者进行联动。未来发展的模式是诊前、诊中和诊后,核心是以医院入诊方向为导向,构建一个医患沟通的全程性管理。
掌上药店——导药/购药
掌上药店商业模式比较独特的。其一,帮助药店吸引附近用户,为患者提供药品、附近药店、用药常识等健康信息,对患者和药房都是免费。与药企合作,利用 LBS 在 app 上精确投放广告,向药企收费,是向后端变现的移动医疗新媒 体。其二,与药店合作,入驻平台,类似大众点评,该模式会胜出。未来的发展,第一会与第三方医疗问诊平台合作,延伸产业链;第二不可以做线上交易,因为合作药店的流量会被吞噬,就会有一部分药店流失;最终的方向是走患者社区,以此进行续诊,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溢价
益体康——穿戴硬件
益体康是一个硬件的代表性企业,为医生和私人用户提供了一套便携式医疗健康硬件的解决方案。成本控制比较好,团队轻重适宜,只有 30 多人,人员素质比较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软硬一体化,然后做数据分析系统。但难度很大,因为基因不对。不过益体康生命力很强,只要可以分享行业的发展潮流,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收益。
投资建议
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日益清晰,主要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疗福利管理系统、移动医疗设备以及移动
医疗应用。具体来看包括七个方面: 1 、患者-患者:健康管理互动平台; 2、医生-患者:就医平台(线上问诊/慢病管理); 3、医生-医生:医生社群; 4、医院-医生:远程医疗; 5、医院-医院:医院信息化; 6、药企-患者:医药电商 B2C/O2O; 7、药企-医保: PBM。
我们认为,代表性的移动医疗企业如丁香园、春雨医生、掌上药店等都不是 A 股投资标的, A 股中与移动医疗相关的三类公司值得关注: 1 )在慢病管理的细分领域垂直整合,逐渐形成闭环的企业:乐普医疗(心血管领域:支架+会诊中心+药物)、福瑞股份(肝病领域:设备+药物+健康管理)和九安医疗(高血压领域:设备+APP+云)等; 2)医疗信息化以及服务于医保控费的 PBM 企业:万达信息、卫宁软件和海虹控股等; 3)医药电商企业:受益于近期处方药网售政策出台,关注九州通(好药师)、太安堂(康乐多)和一心堂等。
风险提示: 创新模式初期拓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