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人满为患,县医院要想把病人留在基层,得有硬本事。近年来,重庆市投入81.52亿元,在全市范围内新建改建55所区县医院,大力推进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目前已有27所区县医院搬进新居,临床重点科室建设和大型设备添置,也在同时跟进。
县医院搬新家以后,医疗条件有了哪些变化?患者与人才,愿意留下吗?长远发展,还有哪些困难?
留患者
医疗条件上台阶,重症不用奔市里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区县之一。经过4年多的建设,去年年末,秀山县人民医院搬进了新家。
走进医院新大楼,宽敞的大厅、齐全的科室、先进的设备、整洁的环境、安静的秩序,都今非昔比。“老的县人民医院,是30多年前修的,地方小、环境差。”秀山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喻明告诉记者,那时床位少,过道上加床是常事;也没有脑外科、胸心外科,车祸重症病人不得不转院去市里。“前几年没有高速路,到主城区,单程就得8个多小时。”
新的县人民医院,占地163亩;床位从过去的300多张,增加到了800张;医疗用房面积从过去的6000平方米,增加到了9万平方米。同时,医院新建了胸心外科、重症医学科(ICU)、肛肠科、肿瘤科等11个科室。
“新科室建设,不是有了房间、买了设备就够了。”喻明介绍,“以肿瘤科为例,医护人员主力轮流到重庆市肿瘤医院进修半年以上。3人拿到肿瘤专科证,2人拿到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资质证书,这才有了新建科室的基本条件。”该院还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签订协议,邀请后者的专家轮流来坐诊、教学。
硬件、软件的同步更新,让医院有了把病人留住的底气。常年需要透析的黄晓丽,就是被留下来的一员。“以前得赶车去黔江、酉阳甚至重庆市区,长途奔波没少遭罪。新医院设备多了,环境也干净亮堂,家门口看病,方便又舒心。”
县医院与三甲大医院收费标准的差异,也成为让病人留下的“经济杠杆”。
“以居民医保为例,市里三甲医院最高报销比例是45%,县医院是65%。重庆大部分县医院,已经取消出售药品时15%的加成,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检查服务费用,县医院也要低10%。”重庆市卫计委规划发展处处长杨荣刚说,“更何况,病人和家属的食宿、交通费用,在县里也比在市里要少许多。”
搬进新医院之后的首月,秀山县人民医院门急诊量同比增长32%,住院病人同比增加65%。新开设的胸心外科共有32张病床,目前已住进了30名病人。
“以前只有80%左右的病人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医。” 杨荣刚介绍,“随着县医院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个数字有望接近90%。”
引人才
给足编制,打造平台,大医院“传帮带”
许多县医院,位于国家级贫困县。以往的环境、条件并不理想,很难留住专业人才。
“搬进新医院之后,招人明显比以前容易多了。”喻明说,“前些年,有些人才看到老医院的破楼,脸就黑了大半截。违约的、辞职的,不在少数。”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也是刚刚才搬进了新家。回顾以往引揽人才的尴尬,院长李泽民坦承为这事儿愁了好多年:“好不容易招来了,也留不住。经常是招聘来的医生工作了一年,拿到执业医师证书,也就辞职走了。”
如何让人才留得住、留得久?重庆不少区县医院选择了“身份留人”的法子。比如秀山县,目前有在职职工687人,县里给了人员编制共1200个,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线临床主治医师,在我们这儿年薪10万元,去民营医院能拿到30万元。”李泽民告诉记者,“大部分科室的主任,都有民营医院来找过。要把人才留住,拼薪水我们肯定拼不过。我们的优势在于,争取把县医院打造成一个足够好的大平台。”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和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是彭水县人民医院的定点帮扶单位。重庆市多家县医院,都与市内大医院签约,大医院的专家轮流到县医院执业、教学,通过“传帮带”,提升县医院医生水平。“相比民营医院,医生在县医院能有更多提高和进步的空间。”李泽民认为。
在重庆市,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90多名医务人员、更多的中高级职称护理和管理人员,对口支援17个县级医院。每年也会选派县医院医生,到三甲医院进修。
秀山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田茂东,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前前后后加起来,去市里学习了得有4年。技术学到了,职称也上去了,这才有能力扛起新建科室的任务。”
钱谁出
严控患者负担增加,明确县政府是偿还主体
病人正在越来越多地留下来,人才招募难度也降低了。但县医院的压力依然不小。
“去年12月,职工医疗保险就诊人次增长了80%,居民医保就诊人次增长了50%。”李泽民介绍,“希望医保部门今年能把这项新变化纳入考虑,批给我们多一些医保额度。”
“新增加的科室和设备投入使用后,可接受更多重病患者,人均诊疗费用肯定会增加。”喻明认为,这或许会突破相关规定的增长限制。
在市级层面,区县医院面临的困难引起了重视,解决的思路也很明确。“新医院建好后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要考虑,但不能以增加患者就医负担为代价,来偿还医院建设贷款。”重庆市卫计委主任屈谦表示,“目前39家县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为了避免县医院搞大处方、大检查,我们规定试点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次均费用增幅必须控制在9%以内。”
说到建设贷款,难免让不少区县医院院长心里“挺没底”。在重庆市县医院建设81.52亿元资金中,中央和市级财政支持13.36亿元,其余资金都由县一级自己解决。60多亿元建设资金的大头,是贷款。
这些债怎么还?重庆市政府进行了管控和梳理,规定:符合规划的相关经费可以纳入财政预算;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区县,明确县政府是公立医院债务偿还主体。在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重庆市将制定出台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
为了支持公立医院还债,各区县也都想了一些办法。以彭水县为例,县人民医院旧址将进行土地招拍挂,全部资金用于县医院还债。县人大决议,县人民医院建设中,向国内商业银行贷的款,8年之内都由县财政贴息。
“政府是公立医院的出资人,县医院的建设是政府办医责任的落实。”屈谦说,“县医院的建设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相适应的。我们会尽力推动财政补助政策落实,控制医药费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