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有机的Whole Foods也在打医疗的主意了。最近其创始人、CEO John Mackey对Bloomberg透露了其两个和医疗健康有关的想法。一个是通过Whole Foods的有机平台,提供营养指导和减肥计划,一个则更加庞大,直接建立诊所,可能提供给其员工,未来也有可能依托Whole Foods零售平台提供给消费者。
Whole Foods遇上医疗,这背后的机遇其实有两点,一个是饮食,一个是零售。
先说饮食。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表明不良饮食增加了多少医疗开支,但饮食不健康和疾病的关联密切,而医疗体系最大的问题是医病,饮食作为无法量化的一种治疗手段,不会成为标准化医疗服务的一部分,但其实对个人健康和长期疾病管理却极为关键。
市场上存在不少孤立的饮食健康产品,比如管理摄入卡路里的App,比如各种减肥机构,但共同问题是和医疗相对脱钩,让用户单纯去记录卡路里而没有实质行动是很难的。Whole Foods的优势在于其相对必要性——也就是认可有机饮食理念的客户相对稳定,Whole Foods成为他们采购的必经点,而且以食品为主。在这个平台上,因为用户到店里购物的频率相对固定,而且本身就是为了采购食物而来,在此基础上提供有针对的营养指导,包括一些慢性病食材和烹饪方式教育才有可能。
但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因为营养并非迫切医疗需求,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因此要想长久黏住用户,最后还是要走医疗的路线。这个时候零售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这和沃尔玛开快速诊所的思路类似,主要是让用户在购物必经之路上进行小检查、随诊等,节约时间,尤其方便需要经常做基本化验的慢性病人。不过相比沃尔玛,Whole Foods的品牌形象更有利于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和饮食相关的健康管理项目。
医疗零售化的一个优势是增加了布点和方便程度,当然零售化的医疗必然是有局限的,只能针对标准化的项目,但即便如此在慢性病高发的驱使下,这种零售化模式市场非常大。在中国亦是如此。中国的医疗模式一直就是一篮子工程,从小到大的医院都力求五脏俱全,于是才有了装备竞赛。大医院依赖装备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小医院则希望吸引更多客流。事实上装备竞赛增加了整体医疗开支,造成了很多浪费。如果专项检查由第三方检验中心负责,不仅可以减少医院本身的成本,也可以避免很多资源在小医院的浪费,同时又标准化了服务,还让远程看片、手机报告、随访提醒等功能成为可能。
对于一些常见的标准化项目比如血常规、血糖、血压等,完全可以通过零售化的模式去做,尤其在中国这样超市布点广,覆盖人群多的条件下,零售化的快速检验中心能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说到底,有机遇上医疗只是一个手段,而方便看病,把可以标准化的服务零售化才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