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向实验室投入巨资、吸引海外科学家回国,并敦促研究人员公布研究成果和申请专利后,中国正开始在生物科技领域获得竞争优势。在中国看来,在该战略领域开展“自主创新”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拥有大量可投入研发的资源,这已使该国迅速跻身极富前景的新科技前沿。今年4月,中国的此类努力得到鲜明展现:中山大学发表了具有突破性的试验成果—利用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目前有50多个中国机构在申请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利。“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人将在基因编辑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具有远超欧洲同行的强烈进取心。”生物科技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的首席执行官罗杰·诺瓦克如是说。
中国也在投资基因测序技术,位于深圳的华大基因已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基因研究中心。中国同时也是第一个批准对头颈部肿瘤进行基因疗法的国家,虽然国外对此存在争议。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教授威尔斯登表示,人们“有时倾向于将中国视为(生物科技的)‘东部大荒野’”,认为中国不太注重生物伦理学,但他指出“中国体系内对生物伦理也存在激烈争论”。
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发育遗传学部门的负责人罗宾·洛弗尔-巴奇表示,他并不相信中国人已在基因编辑领域占据永久优势。“这些技术显然将用于人类胚胎。我不认为这有任何知识优势。他们(中国人)只是最先行动而已,而且做得并不是太好。”他说。
浙江大学的郭国骥教授说,中山大学的研究很重要,但仍有赖于美国发展出的工具。“我们想要的是能改变全世界的发现。”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