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前倾角是股骨颈轴线与股骨髁额状面 ( 即人体冠状面 ) 所成的夹角。正常的股骨颈前倾角是 -4~35 度。个体间双侧股骨的前倾角相差不超过 15 度,这也是术后双侧股骨前倾角差异可接受的上限。
手术中对前倾角的测量方法仍不明确。有几种术中估算前倾角方法,包括:不透射线导线、网格系统、小转子方法、骨折侧骨皮质测量或双侧皮质临床评估等。
其中一些方法会延长术中透视时间。此外,由于二维放射线不能精确反应股骨几何形状,导致对结果的解释较为主观。还有研究者使用常规测量工具进行基于超声和一些新的角度来测量前倾角。这些方法目前尚未应用临床。
使用计算机辅助前倾角控制进行了大量的可行性和实验性研究。计算机导航系统的优点在于获得良好的股骨轴线、长度、扭转,同时降低了患者及手术室人员的辐射暴漏时间。2011 年,Wilharm 等人的研究表明: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股骨髓内钉手术中减少力线不良、下肢不等长。
那么,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中使用计算机导航能否减少术后股骨旋转不良、下肢不等长、术后翻修率,能否减少射线暴漏时间呢?
Nael Hawi 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从 2004~2012 年间的 246 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中,根据纳入标准:1、股骨干骨折,2、术后行 CT 扫描,3、行髓内钉固定手术,4、相同的手术医生及排除标准:1、双侧股骨干骨折,2、开放骨折,3、股骨开放缺失,4、关节内骨折,选择了使用导航的 24 例患者及未使用导航的 48 例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前倾角:导航组平均差异为 8.8 度,12.5% 患者出现严重的前倾角偏差(>15 度);非导航组,平均 12.4 度,严重偏差 31.3%。
下肢长度差异:导航组和非导航组术平均值均为 0.9cm,使用导航未观察到降低严重的双下肢不等长(≥2cm)风险。翻修手术:导航组 16.7%,非导航组 31.3%。放射暴漏时间:导航组 4.4 分钟,非导航组 3.7 分钟。手术时间:导航组 163.7 分钟,非导航组 98.3 分钟。延迟手术时间:导航组 8.5 天,非导航组 5.2 天。
研究者由此认为,计算机导航未能改善术后结果及减少手术时间。未来,通过不断应用及训练临床医生可能会改善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预后、降低辐射时间。目前,计算机导航可能更适用于复杂的病例,如复杂的三维畸形矫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