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3 月 14 日,上海)由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主办、阿斯利康中国协办的“下一个十年,下一个飞跃”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 10 年高端峰会在沪召开。回顾了伴随着靶向治疗药物与技术进入中国、肺癌治疗突飞猛进的十年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 EGFR 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对各方携手、共促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科学院(GAMS)、广东省人民医院(GGH)副院长吴一龙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科普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组长、《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委员会主任支修益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六百余位肺癌领域专家和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十年历程,我国肺癌治疗水平已经与国际水平同步
2005 年,随着易瑞沙(化学名:吉非替尼)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正式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十年来,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增加 2.4 倍,从此前的 14.1 个月延长至 33.5 个月;五年生存率从 8% 增长到 18%;与此同时,由于靶向治疗是在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靶点,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波及正常细胞组织,患者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十年来,已有 20 万余名中国肺癌患者通过易瑞沙(化学名:吉非替尼)的治疗得到生存获益;癌症治疗也伴随着靶向治疗方案的日渐成熟而向慢病管理的理念方向发展。”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指出,“相比于韩国地区 19.3 个月,日本地区 27.2 个月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数据,我国的肺癌治疗水平已经与国际水平同步。
图 1.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在会上发言
未来肺癌防治六要素: 加强控烟与肺癌防治、重视肺癌早诊早治、推进临床规范化诊疗和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治疗和精确治疗、进一步加强卫生经济学研究、加速新药研发与转化。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肺癌作为癌症中的第一杀手,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国肺癌死亡率与 30 年前相比上升了 465%。我国肺癌诊疗工作的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十年来,肺癌基因检测逐渐普及,在国家卫计委临床病理质控中心(PQCC)和阿斯利康公司的大力推动下,2014 年我国已有超过 100 家医院建立 EGFR 基因突变院内检测平台,为肺癌个体化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保障。同时,血液检测已于近日纳入易瑞沙(化学名:吉非替尼)的说明书更新,标志着从血液(血浆)标本中获取循环肿瘤 DNA(ctDNA)也可作为 EGFR 检测的补充手段。通过对北上广等八个城市的调研发现,肺癌 EGFR 基因检测率为 51%,从全国来看,检测率只有 27%,对比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超过 80% 的检测率相去甚远,我国的 EGFR 基因检测亟待进一步加强。
治疗层面,《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委员会主任支修益教授强调:“《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已经正式出台,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通过中国医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各相关专业委员会对《规范》解析推广,使更多临床医生学习掌握《规范》并将其落实到临床工作中。第二,希望国家应加强对抗癌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著名制药公司和研发企业要加强同临床专家的合作,加速新药研发进程。第三,靶向药物改变了肺癌的诊疗思维,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吁国家和各地医保部门加速将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的分子靶向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让更多的晚期肺癌患者获益,且避免因此而导致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图 2.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委员会主任支修益教授在会上发言
此外,吴一龙教授与支修益教授共同指出,“各级政府、学会协会、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等各方应携手起来,以广州、青岛、浙江等地医保政策为参考,以多重创新形式、将靶向药物尽快纳入医保,切实减轻患者疾病治疗经济负担,使更多患者通过创新治疗药物实现最终治疗获益。”
图 3. 专家、患者及医生共同演绎十周年纪念手势“飞跃”
图 4. 患者与医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