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综述文献于 2014 年 7 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
该研究使用到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该综述结果显示,经至少 8 周的治疗以后,与安慰剂相比,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可让更高比例的患者获得 50% 疼痛缓解。其中,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经治疗后获得 50% 疼痛缓解的患者比例为 9%-17%;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治疗后比例为 13%-25%;纤维肌痛患者用普瑞巴林治疗后比例为 7%-11%。
在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加巴喷丁(600-3600mg/d)和普瑞巴林(600mg/d)的需治数(NNT,即“为得到一例患者疼痛缓解大于 50% 的结果所需要治疗的患者数”)均为 6 例;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加巴喷丁(1800-3600mg/d)的需治数为 8 例,普瑞巴林(600mg/d)的需治数为 4 例;在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普瑞巴林(600mg/d)的需治数为 6 例;在纤维肌痛的治疗中,普瑞巴林(450mg/d)的需治数为 10 例。在患者对症状改变的总体印象(PGIC)方面,治疗后各药物得到“非常好”或“极好”的印象结果类似。
另外,在纤维肌痛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上,没有临床数据显示氯硝西泮和苯妥英钠有效;丙戊酸治疗的有效数据太少以至于不足以证明其有效性;卡马西平因数据质量太低出现偏倚而导致其疗效夸大;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和托吡酯的数据则显示此三种药物无效。而对于拉科酰胺,有试验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拉科酰胺 400mg/d 对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存在残余偏倚且样本量不足,导致其临床疗效无法获得肯定。
治疗 12 周后,研究的退出率为 30% 或更高。其中,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退出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80% 的患者出现至少 1 种不良反应。除奥卡西平外,其他抗癫痫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4%-8%)并未显著高于安慰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20%-40%)和嗜睡(16%-21%),加巴喷丁还可导致周围性水肿(8%)和步态异常或共济失调(8%),皮疹(10%)和震颤(10%)见于拉科酰胺治疗后。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仅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能显著缓解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而在缓解纤维肌痛方面仅普瑞巴林有效。抗癫痫药在用药后几周以内便开始起效,且起效后药效持续存在。
不过,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除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外,很少有试验评估药物与其他类型神经病理性疼痛缓解之间的关系。另外,末次观测值结转法(LOCF)在这些试验中的普遍使用可能会夸大用药剂量增加所带来的益处,因为此时研究的退出率已达到 30%。高退出率和缺少与发表偏倚相关的试验数据也同样是缺陷所在。
目前,国际疼痛协会(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和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NICE)已推荐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作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此次研究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