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假体并发症认为是导致全膝关节置换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一项纳入了 220 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有 10% 的髌骨假体置换在术后需要进行髌骨假体的翻修。
现代的膝关节假体设计理念是提供适应性更好的股骨滑车来减少原先髌骨假体的并发症,那么对于髌骨软骨面完整的这一类患者是否真的有必要进行髌骨表面置换?美国华盛顿的 Donald W. Roberts 医生对该类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否进行髌骨表面置换,两组患者的功能结果和假体生存率并无显著差异,其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5 年 2 月的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杂志上。
研究人员纳入 1996 年 7 月至 2001 年 4 月之间因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进行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手术中去除髌骨骨赘,髌骨表面组患者置入假体后的髌骨厚度要比原始厚度小 2mm。
在此期间共有 270 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 80 例患者为双侧膝关节置换,进行了 350 例全膝关节置换,髌骨表面置换组 178 例,未进行髌骨表面置换组 172 例,随访期限为初次手术开始至假体翻修或死亡。
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的身高体重指数、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并无显著差异。有 327 例膝关节随访超过 2 年,平均为 7.8 年,其中 273 例进行了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138 例为未进行髌骨表面置换,135 例进行了髌骨表面置换。有 88 例患者 114 例膝关节置换随访时间超过 10 年,平均为 10.4 年。
髌骨表面置换组患者仅仅在平均满意度方面略高于未置换组,但并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在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膝关节协会评分、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等其他方面,两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
在此次研究期间,由于膝关节积液、慢性滑膜炎、膝关节前方疼痛等原因,髌骨表面置换组 178 例膝关节中有 5 例进行了翻修,占 2.8%;未进行髌骨表面置换组 172 例膝关节中有 9 例进行了翻修,占 5.8%。髌骨表面组 10.4 年内的假体生存率为 91.4%,而未进行髌骨表面置换组 10.5 年的假体生存率为 90.4%,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在其他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中分别有 3 例在术后早期因为关节活动受限在麻醉下进行了手法松解,髌骨置换组未出现髌骨假体的临床或影像学上的松动。未进行髌骨置换组有 1 例患者在术后 2 年出现了无移位的髌骨骨折,通过制动而骨折愈合。髌骨置换组还发生了 1 例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对于髌骨软骨面完好的患者,是否进行髌骨表面置换并不会对功能评分以及假体生存率产生影响,进行髌骨表面置换的患者只是满意度可能会略微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