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表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而出现症状,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摔成骨折。《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显示,我国至少有 6944 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 2.1 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副主委夏维波教授说,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就是骨折。人体骨骼是动态的器官,身体会不停制造新的骨组织,旧的骨组织会被分解及取代。35 岁前后人体的骨量会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开始流失且不可逆转。若不及时「储备」骨量、补充钙质,骨骼质量将会变差,并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等一系列骨骼健康问题。 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也应提起足够的重视。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此外,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使人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这几类人群应尽快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测试,及时监测自己的骨质健康状况。一旦缺钙,建议在均衡膳食的同时,要正确补充钙制剂弥补钙缺口。此外,还要坚持适量运动,多晒太阳,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这些都是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