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评价在特发性颈部疼痛的患者中,在斜方肌下部干针针刺肌筋膜扳机点治疗的有效性,来自于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的 Pecos-Martín 博士等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5 年 5 月的期刊上。
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为在 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间在当地一家医院的学生。研究者共纳入了 72 例单侧颈部疼痛的患者,其颈部疼痛症状在 3 个月及以上,并且在斜方肌下部存在扳机点,研究者将符合上述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的受试者都完成了研究。
本研究中,干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干针针刺斜方肌下部的扳机点,另一种是干针针刺斜方肌下部,但是针刺部位并非扳机点。研究的评价指标如下:视觉模拟量表(VAS)、颈部疼痛问卷(NPQ)和压痛阈(PPT),评价时间点为干预前、干预后 1 周和干预后 1 月。
与入组时和对照组的受试者相比,接受斜方肌下部扳机点干针针刺的受试者在疼痛和压痛阈上都得到了改善。在扳机点部位进行干针针刺的治疗效果更佳,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指出,在颈部疼痛的患者中,在斜方肌下部扳机点部位进行干针针刺能显著改善患者 VAS、NPQ 和 PPT 水平,疗效显著优于干针针刺非扳机点部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专业人员必须准确寻找到扳机点,这样才能使得干针针刺扳机点的治疗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