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圣约瑟夫医院贝洛神经医学中心神经放射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新鲜脊柱骨折 MRI 骨髓水肿与骨折类型有关:脊柱压缩性骨折通常存在骨髓水肿,而在脊柱牵张性或脊柱无压缩性的骨折类型中,骨髓水肿不一定存在,文章于 2015 年 3 月发表在 Spine J 上。
该研究共回顾了单中心两年内,急诊 48 小时内具备 CT 和 / 或 MRI 影像资料的 1215 例患者。评估指标包括有无骨折、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是否存在骨髓水肿及其程度。除 T1 相和 T2 相外,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用来判断骨髓水肿的有无及程度。
结果显示,1212 例患者中,189 例急诊 CT 确定脊柱骨折,又于 48 小时内行 MRI 检查,共 288 处脊柱骨折中,94 个新鲜骨折无骨髓水肿,其中 63 例患者(83 处骨折)若仅依据 MRI 骨髓是否水肿,而不是损伤机制来区分是否骨折,可能会因为骨髓无水肿而出现漏诊。100 例患者(205 处骨折)MRI 检查提示骨髓水肿。对骨折进行分类后再分析,骨折类型与骨髓水肿密切相关,92 例患者的 188 处压缩骨折,与骨髓水肿及程度相关。
齿状突骨折 42 例,基本没有骨髓水肿(图 1)。12 例经椎间和 / 或邻近终板的骨折,亦无骨髓水肿(图 2)。10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椎间 - 终板或椎体的骨折,骨髓水肿有限或没有(图 3)。6 例 Chance 骨折,均无骨髓水肿(图 4)。

图 1 新鲜齿状突骨折。左图:矢状位 CT 示颈椎 III 型齿状突骨折;右图: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MRI 示齿状突和 C2 无骨髓水肿。棘突间韧带 T2 相高信号,证实韧带损伤和椎前水肿。

图 2 通过椎间盘和 / 或软骨终板的骨折。左图:CT 示 C5-6 椎间隙轻度增宽。右图: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MRI 示椎间隙 T2 相高信号,但椎体中没有。

图 3 强直性脊柱炎情况下的新鲜过伸型骨折。左图:经 C7 椎体终板的骨折,颈椎向前移位。右图:椎体无骨髓水肿。可见脊髓压迫和血肿,椎前大量血肿,棘突间异常信号示损伤。

图 4 Chance 骨折。左图:L2 Chance 骨折并略分离。中图:MRI 未见骨髓水肿。右图:无 T2 相异常信号。箭头表示 L2 骨折处。
以上研究表明,新鲜脊柱骨折后,MRI 评估骨髓水肿存在差异。只有压缩性脊柱骨折可产生骨髓水肿。无压缩和 / 或分离型骨折无骨髓水肿,可致假阴性 MRI 结果。本研究有助于对 MRI 结果的评估及脊柱骨折的诊断。
紫川秀第二注:一直以来,磁共振作为脊柱外科诊断的必须影像学资料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对脊柱外伤疾病的判断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观点将骨髓水肿与脊柱骨折画上了等号,但本文的研究却从另一个侧面上对我们的常识进行了颠覆,在临床中值得我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