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大家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 50 岁男性,18 年前,右腿因工作中受挤压伤共手术十次,最终行膝下截肢术。
过去 2 年,患者因残肢慢性疼痛曾三次入院,医生认为是由疼痛性的神经瘤引起,故使用阿片类、神经调质类和抗抑郁类药物治疗。近 5 周来,残肢疼痛加重,并可触及一搏动的肿块。
患者自述假肢不适,并且越发依赖阿片类药物止痛。检查显示,在右侧残肢后方有一巨大的、搏动的、无触痛的肿块。CTA 显示该肿块为由腓动脉灌注的,大小 63 mm×67 mm×49 mm 的巨大假性动脉瘤(图 1)。
图 1.CTA 示假性动脉瘤
DSA 证实了假性动脉瘤的血液源自腓动脉(图 2)。
图 2.DSA 示假性动脉瘤血液来自腓动脉
给予血管内选择性导管插入和 Amplatzer 血管塞栓塞治疗,塞子在接近胫腓动脉主干的时候打开。之后,虽然在即时显像上可以看到有缓慢的血流进入动脉瘤中,但是肿块搏动消失。塞子打开 20 分钟后行延迟显像,显示造影剂未进入动脉瘤中(图 3)。
图 3. 延迟显像示造影剂未入动脉瘤
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未出现残肢缺血,于治疗后一天出院。
讨论
截肢术后肢体疼痛是一个复杂和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但是,面对阿片类无效的疼痛,不能遗忘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可能会在动脉损伤几年后突然出现,伴有疼痛和搏动感,也可以在受到较轻的钝性创伤后缓慢出现。
该病例假性动脉瘤产生的机制未知,对假体的轻度损伤以及术后的延迟并发症均有可能是其原因。对于该病例,介入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式。
通过这一病例,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对于不能解决的残肢疼痛,应考虑早期行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