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Medscape 针对该报道采访了 Windham 教授,其认为虽然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脑内微小病变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要彻底改变临床实践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这项动脉粥样硬化社区风险的研究包括 1884 名年龄大于 55 岁的人员,平均年龄 63 岁。所有人员均接受 MRI 检查。半数人员为黑人和女性。平均随访时间为 14.5 年。最终,157 名出现中风,50 名为中风相关原因死亡,576 名因各种病因导致死亡。病变大小(<3 mm,≥ 3 mm, 或两者均有)与典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相关性,包括年老,黑人,低学历,糖尿病,肥胖,高血压,使用降压药,饮酒等。
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如年龄、性别、种族、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出现小于 3 mm 病变患者的中风风险 3 倍于无病变患者。出现大于 3 mm 病变患者中风风险增加 2 倍。两种大小病变均有的患者中风风险增加 9 倍。
有小病变的患者其中风相关死亡的风险增加 3 倍,而对全因致死风险无影响。然而有较大病变患者其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2 倍,但与中风相关死亡风险无关系。大小病变均有的患者其中风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均增加。
在所有的预测因素中,高血压与微小病变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年龄,黑人种族。较大病变与高血压、年老、黑人种族和吸烟有相关性。年老、黑人种族、吸烟和高血压与两种大小的病变均有相关性,而高学历则为保护性因素。
除了病变大小外,病变数量也影响中风发生的风险。Windham 教授称其为「剂量 - 反应机制」。
讨论
影像科医生倾向于忽视脑内微小病变,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小病变没有临床意义,或者只是血管周围间隙,而不是真正的病变。特别是较老的磁共振机器,因为其分辨率相对较低。但这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Windham 教授说:「新的科学研究表明脑内微小病变可能不仅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除了高血压或糖尿病外,可能还有其他物质在血管里,这些物质可能加重血管系统病变」。
因为这项研究的结果不能马上改变临床实践。临床医生应该继续建议患者控制血压,血糖,戒烟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她并不建议利用常规磁共振来探测微小病变。
佛罗里达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神经内科 Ralph Sacco 教授评价这项研究说,这项研究很有意义,它不仅提醒我们要重视脑内的小病灶,更要严格的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而且这项研究对有微小病变的较年轻患者具有积极的保护意义。除了中风和死亡,脑部病变可能与其他转归有关系,包括认知变化和痴呆。Sacco 博士认为,这些转归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