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对于增加髋关节骨折后 1 年内死亡率的确定因素这一问题,当前学术界也尚未达成共识。
明确在髋关节骨折患者中有哪些可调节的潜在危险因素对降低死亡率大有裨益。因此,为了确定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后 1 年内死亡率并评估负重状态和居住地改变对于死亡率的影响作用,来自西班牙 Virgen de las Nieves 大学医院康复医学科的 Patrocinio 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5 年 6 月的电子期刊上。
该试验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在 2009 年 1 月到 2010 年 1 月期间,总共纳入因髋关节骨折住院的年龄 ≥ 65 岁的老年人 281 名,并对其进行 1 年的随访。
用 Kaplan-Meier 表计算从手术到之后 1 年时间里的累及存活概率,Cox 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死亡率的相关因素。使用医学表格和回访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美国麻醉师协会等级量表评估健康状况、FIM 评估骨折后功能水平、Pfeiffer 得分评估认知情况。
研究发现 281 名患者随访 1 年内的总的死亡率是 21%。未经调整分析显示骨折后不负重与死亡率增加明显相关。当用多 Cox 回归模型分析可确定其他五个相关因素,分别为年龄、性别(男)、健康状况差、骨折前患者功能水平较差、居住地发生改变。
研究认为:髋关节骨折后 1 年内,患者总的死亡率为 21%。居住地改变是唯一一个潜在的可以改变的风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传统的风险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骨折前功能水平。而且,骨折后 2-4 周的不负重状态与死亡率增加明显相关,但这也可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