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村医群体争取合法权益,中国医师协会在北京成立乡村医生分会,这意味着,中国140万“村医”有了自己的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表示,乡村医生分会是隶属于协会的二级机构,分会将协助政府参与乡村医生队伍的管理,制定行约、行规,强化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乡村医生分会会长蔡忠军也表示,乡村医生分会成立之后,主要任务是摸清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分会将组织专人制定专题调研方案,从乡村医生的在校教育、继续教育、执业资格认证、考核、工作条件、薪酬待遇、激励机制和退休后的养老保障等方面入手。与此同时,分会还将针对乡村医生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专题探索和研究。
年内启动村医培训计划没人愿意当村医,是中国面临的现实窘境。长久以来,中国的乡村医生由于没有适宜的晋升通道和薪酬激励机制,一直处在“留不住、用不上、信不过”的尴尬境地。有些地区的村医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远不如外出打工收入高。尽管有媒体在不断宣传品德高尚的“最美村医”,但村医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神经末梢”始终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也难以发挥出“网络终端”的作用。
“中国的村医至今仍然是个体行医者,在服务能力上与真正的执业医生有较大差距。”张雁灵在会后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乡村医生分会成立后,会开展针对村医的各类适宜技术的培训,协会将在年内选取5到6个地区作为试点,在村医中开展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村医接受培训考试合格之后,考核结果将与薪酬挂钩。
据了解,目前村医通过学习可以取得乡村医生执照,在当地备案之后就可以行医,但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法院并不认可村医的资质。“协会正在参与相关的调研,目前的设想是,未来通过培训和考核,让村医的行医合法化。”张雁灵说。
张雁灵:村医只是过渡发展 全科医生才能促医改成功不可否认,农村需要的是优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而不是默默奉献的无奈坚守者。为此,各地都在探索留住村医的激励方式。
重庆荣昌用“计工分”办法,奖励村医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些退出村医队伍的老村医还想重当村医,半夜村医也愿去村民家里随访。荣昌借此提高村医准入门槛,拥有执业资格的村医大量增加。北京则在2013年启动了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采取定向培养村医的方式,让97名医学大专毕业生完成为期2年的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并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今年,首批北京村医已持证上岗,不仅如此,这些参培人员在通过英语、专业课等方面的考试后,还可以专升本,取得成人本科学历学位证书。
表面来看,各地都在改变思路,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道路。但在张雁灵看来,培养合格村医只是过渡,未来只有大力发展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才能突破医改的困局。
“美国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比例是2:1,但由于不受重视且待遇不高,中国的全科医生只占医生总数的10%,未来只有让全科医生发挥其自身作用,将患者留在基层,才能减少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