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自闭症日意义重大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里奥.凯纳首先于1943年作了报道。我国大陆地区病例由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教授首先报道。该病的发病率为1/150,估计全球有3500万患者,我国有患者约700万人以上,广东省的患者约60万人以上。自闭症的主要症状有: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教育和培训等干预。因此,联合国确定世界自闭症日的意义重大,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关注自闭症,消除公众对自闭症的误解和隔阂,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目的。${FDPageBreak}
什么原因引起自闭症
目前自闭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有关学者对此开展了极为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胎儿宫内环境因素在自闭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遗传因素方面,家族中存在自闭症、语言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精神障碍和性格显著内向等情况是常见的高危因素。 自闭症是先天的,其发生与家庭教养缺乏、养育者淡漠、语言环境复杂等无明显关系,但家庭教育会影响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过程和预后发展。 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男:女约为4:1,在我国比例似乎更为悬殊,约6-7:1。 自闭症儿童有什么表现 自闭症表现多样,但一定存在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这三个主要症状,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一般从1岁半左右,家长逐渐发现儿童与其他儿童存在不同。 1.社会交流障碍: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丢垃圾、吃饼干等。目光对视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时通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是并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等。 2. 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无意义语言、重复刻板语言、或是自言自语,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3.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是却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如车轮、风扇或其他圆形物体、反复观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但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往往在某一段时间有某几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并非一成不变。 4.其他: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部分自闭症儿童可以在某些方面显得有较强能力,主要在音乐能力和记忆力方面,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感觉异常,有些儿童对某些声音特别恐惧或喜好;有些表现为对某些视觉图象的恐惧,或是喜欢用特殊方式注视某些物品;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常见痛觉迟钝现象;喜欢长时间坐车或摇晃或特别惧怕乘坐电梯等。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自闭症患儿较为明显,常常成为被家长和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因此常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自闭症儿童中均较常见,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有一定关系。 不同个体的表现不尽相同,程度也有轻有重,表现为典型的、不典型的或特殊类型的,可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FDPageBreak}
自闭症的预后怎样
自闭症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越高、干预的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高、自闭症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所以我们提倡尽早地开展训练,抓住最佳时机尽量提高患儿的能力。不予治疗的多数自闭症儿童预后较差,半数以上会发展成终生智力残疾。小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改善。在国内外,已有不少儿童通过教育和训练基本恢复正常,目前也越来越多自闭症孩子正在好转中,并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但仍可能终生存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帮助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但不等于不治之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教育和训练,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效果较好的几种自闭症训练方法包括结构化训练(TEACCH)、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关系发展干预(RDI)、地板时光(DIR)。
这些方法适合自闭症儿童,各有特点,但我们更强调将这些训练方法有机组合,各取所长,综合运用。早期以行为矫正为主,在训练中运用结构化的环境,以结构化的程序进行各项训练,对训练中的良好表现用行为分析疗法给予强化,从而提高儿童的能力和合作性。在达到一定配合水平时,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融入人际关系干预(RDI)的理念和方法,增强儿童与人交流的愿望。 对5岁以上儿童在训练中可辅以有效的精神药物,控制兴奋、多动症状。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