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答网友的问题,我们特请教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专家们。傅祖植、翁建平、蔡德鸿等几位权威专家告诫道:这些所谓的“特效药”纯属夸大其词,患者不要轻信,更不要停止使用医生开嘱的降糖药。他们还指出:钱花掉了固然心疼,但耽误了治疗恶果更大。如果轻信此类“新成果”后便不再坚持正规、系统的治疗,待症状明显加重时才醒悟就迟了,那时已形成了对多器官的损害,加重了病情,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为郑重其事,让更多网友了解糖尿病知识,中华医学会广东糖尿病分会指派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蔡德鸿教授为广大网友具体分析。蔡教授说,一些不良厂家刊登不规范的药品广告,使用夸张的广告词将药品的功效夸大,从而利用患者治病心切的心态牟取暴利,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这些广告,使健康受损。
针对广告上所说的“活性蛋白激酶”能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一说,蔡教授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都没有一种药品能修复胰岛细胞,这些说法是不良厂商自己编造出来的,使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
蔡教授说,在门诊上经常遇到一些糖尿病患者,使用了类似的“特效药”,并连续十几天停止使用医生开嘱的正规控制血糖的药物,令血糖升高,更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不应该擅自停止使用控制血糖的药物,在使用替代药物前必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这些患者血糖本来已经控制稳定,但误信了“特效药”后出现了并发症后不得不住院治疗,不但损害了健康,还加重了经济上的负担。
据悉,目前为止市面上所有治疗性降糖药都是处方药,都需要在有处方权的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凭处方开药,患者不能在药房自行购买。
另外,广告中还提出该药品是通过某三甲医院的认证。但病人只需要上该医院的网页查询一下,就能知道根本没有这种“认证”。
为保障糖友们的健康和权益,蔡教授提出,糖友在通过药品广告购买药品前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认准“国家医药准字号”,病人在购买药品前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该医药准字号;有的假药上印的不是“国家医药准字号”,而是“保健文号”等混淆字样,必须要提高警惕;
2、患者在购买药品前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切勿道听途说,胡乱听信所谓的“秘方”、“特效药”,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而光凭广告指导用药是不符合医疗程序的,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购买到治疗药品更是违法操作;
3、患者遇到某些夸大其词的药品广告时应当有辨别能力,目前的药品广告法规存在盲点,不法厂商会利用虚假广告信息,蒙骗一些消息比较封闭、文化水平较低的患病人群如退休老人,家人应该陪伴他们购药,以免蒙受损失。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