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社赴台访问团 一提到智慧、智能,似乎就到了IT界的地盘。当把它与医院、医疗相结合,很多人联想到的是健康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在台湾同行眼中,智慧医院是什么样子?为此,访问团来到颇受台湾业界推崇、号称“亚洲第一家整合病患服务、医护作业流程与能源管理的智慧医院”——彰化员林基督教医院。 节能做到极致 来到员林基督教医院大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致园林。就连步入主楼的走道两侧,都是绿意盎然的植物带。院长李国维介绍,这家精心打造的医院,看点非常多。首先,就是绿色节能。 据介绍,作为东北亚第一家获得美国环境能源相关权威机构认证的绿色医院,该院在节能方面力求做到极致。除了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废水废气回收再利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常规动作”之外,还有很多“自选动作”。 “我们在地下四层设置了冰水系统。通过该系统进行昼夜间冰水转换,利用白天夜晚的电价差,节省医院空调用电费用。”李国维说,为节省空调能耗,该院还在整个外墙布置感应器,随着室外温度变化,室内自动调控冷气系统。“因此,在我们医院,无论何时进来,温度都是舒适的,既不会太冷太热,又节能环保。” 让看病更快捷 “为什么做智慧医院?因为病人希望服务快速、不间断、安全、更人性化。”李国维表示,该院首先从流程设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改善患者门诊就医体验。 一走进该院大厅,抬眼就能看到对面墙上的大型电子显示牌,当下室内空气质量,包括温湿度、二氧化碳、PM2.5、PM10及甲醛浓度等一目了然。大厅四周设置的电子布告栏,则提示医院区位设置、科室导医信息。来到候诊间,患者只需插入健保卡完成报到程序,墙上的电子显示屏就会提示目前看到几号,并提示适宜就诊时间。倘若时间尚早,医院地下设有美食街、咖啡店,那里悬挂在墙上的电子牌会实时显示各科室诊疗进度,以免错过就诊。儿童候诊区还有一个游戏间,孩子们可以玩各种体感游戏。“我们没有用实体游戏设备,主要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减少公共安全隐患。”李国维解释说。 临近就诊时间,患者在诊室外设置的生理数据传输机上插入健保卡,按照显示屏指示可快捷地自助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基本生理数据,并自动上传至本人电子病历,方便医生对比。 如需生化检查,采血处也很智能。只要一扫患者健保卡,机器就直接抓取需要用到的抽血备管,管壁上已自动贴好相关信息,医生只需核对即可。 传统医院的牙科,患者、医生、医械等进出都走同一道门。而在该院,器械有自己的“通道”。“我们架设了器械传输系统,医生把使用过的器械放在墙面中间的放置台上,就可以顺着墙面、空中轨道直接转到集中消毒室,减少交叉感染。” 看诊结束,到了划价、领药柜台,患者也不必排队,抽个号码牌在椅子上等待号码屏显示自己名字并叫号即可。 让诊疗更安全 “每个病人走进来,既是医院的收入,也是成本。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服务好,提高患者满意度;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快进快出,少出错,降低成本。”李国维说,在病房,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以此为目标着力构建、完善。 例如,传统病房让患者使用呼叫铃或电话联系护理人员,一旦护理人员不在护理站,患者就只能被动等待。而在员林基督教医院,住院患者只需用手指轻触自己病床旁的“床边信息系统”面板上的呼叫铃,信息就会实时传到当班护理人员的手持装置上,护理人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及时前往回应。 入住该院的病人,都可获得一个可穿戴智能设备,即时监测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等数据及定位。一旦达到警戒值,医护人员便可即时发现情况、找到患者、主动防护。 在手术室,荷载150公斤的机器人,会在手术快结束时装走用过的器械、垃圾、污物。手术前后入住的加护病房里内置放射检查设备,墙面直接铺设了铅保护层,病人做相关放射检查可就地完成。ICU病房所有玻璃隔断都是可雾化LED屏,既减少了窗帘暗藏的感染隐患,还方便一名护理师同时照顾两个房间并兼顾隐私。 回社区也放心 “很多病人都想住我们医院。”李国维坦言,但作为区域医疗中心,该院更希望仅收治急危重症患者。急性期过去后,亚急性或康复期的,转到社区医疗机构或居家康复。 为此,该院推出云端共照式服务。对于未达到入住该院标准或出院患者,通过云端对社区卫星照护据点进行诊疗、康复指导。“这样,家属比较放心,我们也可以增加床位使用率,降低平均住院日。”李国维介绍,该院目前的平均住院日为4.5天。 针对台湾老人众多、人口出生率低等现状,该院还推出脑卒中、妊娠期糖尿病等远程医疗。“我们跟所有社区卫星诊所结合,发现这类对象可以通过云端指导他们在家里进行健康管理,并回传相关数据,全程监测,尽可能为上述人群提供便利,保证健康。”李国维表示,该院将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希望未来能够形成成熟模式复制到祖国大陆,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