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记者长时间从事抗震救灾报道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采访中应注意的事项,27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专家通过座谈交流、肢体放松训练等方式,对50多名媒体记者开展了心理辅导。
“看到他们的伤势,听着他们的哭诉,感到心情特别沉重,又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连续几天在医院采访灾区伤员的南宁一家媒体记者说出了很多参与抗灾报道记者的心声。在后方报道尚且如此,在灾区现场的记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可以想象有多大!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康复中心副主任赵玮琳说,现在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不仅仅是受灾群众,还包括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志愿者,以及从事相关报道的记者。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伤员肢体残缺、表情痛苦,自己可能也会感到压抑,感觉想帮助伤员又无能为力,想采访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记者采访会对伤员的休息和心理产生不利影响,这也给记者带来了较大压力,有的甚至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很容易带来心理疾病。”
赵玮琳表示,为防止出现这些不良情绪,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记者要了解自己心理的饱和度,不做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采访只是采访,不要在采访时把自己的职责无限放大”,避免单独采访伤员等。
除了对记者进行心理辅导,专家还向记者们介绍了采访灾区伤员时应注意的问题。“在采访前,应征求伤员的同意。最好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用关爱的目光和他交流,多问开放性的问题,如‘你的感觉怎么样?'‘愿意和我谈谈吗?'等,把选择权交给伤员,而不是问一些封闭性的问题,直接把话筒放在伤员旁边,镜头对准他。”赵玮琳说。
专家提醒记者,把自己想象成伤员,试着理解他们,可以避免采访时对伤员心理再次造成伤害。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