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昆山市中医医院肿瘤外科余晓峰医生接诊了一位上腹疼痛的11岁小朋友。CT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位小朋友胆囊内竟然有一颗15mm大的结石。据余晓峰医生介绍,这位小朋友经常不吃早饭,大多数时候早上就吃两个鸡蛋草草了事。而类似的胆结石患者余晓峰医生不是第一次接诊,他们都有着类似的坏习惯——不吃早饭。那么,不吃早饭究竟和胆囊结石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有关系。相关数据显示,90%的胆囊结石患者都不吃或少吃早饭,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
不吃早饭引发胆结石的原理
胆囊内的胆汁是重要的消化液,晚饭后直至第二天早上至少相隔了8个小时以上。这此过程中,我们的胆囊也储备了满满的胆汁。当早餐被咀嚼后进入我们的肠道,十二指肠就会释放信号给胆囊,通知它收缩释放胆汁来帮助消化。反之,如果不吃早饭,胆汁就得不到排空。长期以往,胆汁中的胆固醇呈饱和状态在胆囊沉积,就容易形成结石。
除了不爱吃早饭,长期不爱喝水会使胆汁粘稠,产生胆汁盐结晶,加上用鸡蛋替代早饭,蛋黄内的高胆固醇,会增加结石发生的概率,从而引起悲剧。
此外,下面的几个原因也会导致胆结石,那么小儿胆结石的病因有哪些呢?
一、高脂饮食和活动量少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小儿饮食中摄入大量脂类、蛋白质,而水分的摄入太少甚至完全以饮料代替纯净水。这样,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升高,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会随之升高,容易诱发小儿胆结石。有些孩子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会使胆汁稠度增加,另外孩子户外活动量少,不利于胆汁的正常代谢,容易形成结石。
二、疾病、药物和手术等因素
有些疾病会使胆囊或胆道系统畸形使胆汁淤积浓缩形成结石,比如胆道蛔虫、溶血性疾病、回肠病变或回肠切除后胆盐重吸收障碍等均可诱发小儿胆结石。另外,某些抗生素的使用可使儿童胆结石发病率增加十倍以上。
三、遗传因素
胆结石患者的亲属患上胆结石的几率相对较高,由于其行为习惯相近,患上其他同一种疾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因此,如果有家人患上胆结石,其他成员更应该注意预防。
那么要怎么预防小儿胆结石呢?
1、注意饮食健康。在平时应该少吃不容易消化的油炸食物,也不能经常吃豆腐等容易形成结石的食物,应该多喝开水,不要喝碳酸饮料。
2、坚持运动。每天应该坚持一小时左右的运动,这样能够有效的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3、不要滥用药物。不要一有病就服用药物,小病可以进行饮食调理或者护理就能自愈的。
温馨提示
小儿胆结石的形成原因相对复杂,有些小儿经过饮食干预等保守治疗方法,结石也能自行消失。小儿胆结石多表现为腹痛,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因此对于上腹部疼痛的孩子,家长要警惕孩子患上胆结石的风险,通过正规全面的体检及早排查疾病从而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