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潇雨 特约记者罗国金)食管损伤一直是消化道疾病的治疗难点,若操作方式不当极易造成食管狭窄,危及患者生命。在11月2日召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届军事医学消化疾病专场会议上,该院消化科主任令狐恩强教授介绍了一项其团队的世界首创技术。他们与整形外科合作,把患者自体皮肤缝成袖套状,使用金属支架将其植入食管进行修复。该方案已发表在美国消化病学会的《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
令孤恩强介绍,食管损伤分为破损和黏膜损伤两类。食管损伤修补困难,且治疗后极易出现食管狭窄。
为什么会狭窄?“因为食管皮肤脆弱且生长非常缓慢。”令孤恩强以我国发病率世界第三的食管癌举例,“当癌组织剥离后,食管皮肤出现空缺,好比地毯被挖去了一块,如果没有补充的‘地毯’,直接把创口缝合起来,就会出现狭窄。”业界曾尝试从患者口腔中剥离皮肤移植进食管,但效果不理想,“因为口腔黏膜取材有限,难以解决狭窄问题”。
令孤恩强介绍了一例患者自体皮肤移植治愈食管破损的案例。患者为一名62岁的女性,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我们从患者右侧大腿外侧取下面积约12厘米×8厘米的移植皮片,用可吸收线将皮片缝合成袖套状,再将套袖状的移植皮片缝合在全覆膜金属支架上做成一个‘皮筒’,最后把这个‘皮筒’固定在食管创面位置。”术后1周复查显示,患者的移植皮片生长良好;术后4周将支架取出后,可见原创面位置绝大部分移植皮片存活,且色泽与正常食管黏膜无差异;5周后,移植皮片与食管正常黏膜交界部位结合更加紧密。
这项研究自2017年起至今已纳入10名全环周病变患者。数据显示,食管狭窄发生率为37.5%,有效率达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