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付东红 通讯员宋书香)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卓研究员团队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梁静副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国际著名精神病学杂志《生物精神病学》上在线发表的论文,阐明了在社交挫败抑郁模型中,前脑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与表观遗传分子CDYL在抑郁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阐释抑郁症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抑制症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
黄卓介绍,抑郁症是一种现代社会普遍的精神疾病,影响超过3亿人的正常生活。抑郁症的发生不仅受基因遗传学的调控,也与环境应激如压力、创伤记忆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环境应激导致抑郁发病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科研团队围绕环境应激导致大脑的表观遗传学改变进行研究,以表观遗传因子CDYL调控的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指在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上引入巴豆酰基团)为切入点,对应激导致的抑郁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组蛋白巴豆酰化水解酶和转录抑制因子CDYL在抑郁小鼠前边缘皮层(PL)的表达量显著上升,并且其介导的组蛋白巴豆酰化水平显著下降。在PL过表达CDYL时,可以增加小鼠对抑郁的易感性;反之,敲低CDYL可以降低小鼠对抑郁的易感性。研究人员还发现,CDYL可以通过转录抑制神经肽VGF的表达来影响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从而调节压力介导的抑郁症发生发展。这一研究首次报道了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并从分子机制上将外界环境应激与抑郁症的发病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