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林莉 郑纯胜
“用‘跑’的理念、‘跑’的作风、‘跑’的效率,治痛点、攻难点、疏堵点,推动形成诊疗更安全、就诊更便利、沟通更有效、体验更舒适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3月28日,在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工作推进会上,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表示,将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倒逼医院从服务流程、治疗流程、管理流程上持续优化医疗资源供给,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
强化推进
“跑”出管理新理念
“看病排队:全省所有省级医院早高峰挂号排队时间在8分钟以内,多家医院仅用时2分钟。”3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浙江发布” 推送“2019年2月省级医院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月度‘心’级排行榜”。这是自去年6月开始,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对照网上挂号、看病排队、门诊智慧结算、病房智慧结算、预约检查5方面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服务能力进行“心”级指数评分,连续每个月发布17家省级医院排名。在监测体系上,将十大措施细化为130多项指标,全省155家医院纳入监测,两周通报一次。
同时,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组织机关干部“模拟患者”到各级医院暗访体验、“找茬”、揪“问题”。半年多来,机关干部撰写体验报告240篇,提出意见建议848条。
日前,浙江省委改革办、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又联合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紧扣让群众就医“少跑、近跑、不跑”的核心要求,提出了“基层看病更放心、刷脸就医更便捷、费用结算医后付”等10项新措施,并明确了完成的时间节点。推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延伸。
流程优化
“跑”出服务加速度
宝宝出生后,一般家长需要跑多个部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医保及市民卡、预防接种证等,办好需耗时半月余。而如今在浙江义乌,可“一窗办、零次跑”,在产科医院一次性办理。
义乌市卫生健康局开通新生儿出生一窗式受理数据操作联办平台,将出生证、落户、医保、市民卡等碎片化、多头跑事项,集中整合为一个“出生联办事项”,实现“六证合一”一窗式办理服务。在推进会上,义乌市出生“六证”一窗式办理服务,作为2018年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十佳案例之一受到了表彰。此外,围绕看病就医“少跑、就近跑、不跑”的目标,浙江各地推出了一大批创新举措。如杭州市用血费用一站式减免、温州市检查数据“云上跑”、台州市健康一卡通等。
浙江省委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谢小云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为了推进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省卫生健康系统为了使患者“不麻烦”,不断地给自己“找麻烦”,通过优化流程,用“信息跑”“数据跑”“医生跑”代替患者跑,改革走在了浙江各公共服务行业的前列。
便民惠民
“跑”出医患信任度
传统的看病流程,病人看病需先付费再进入下一个诊疗环节。一般情况下,一位病人每次看病至少需付费3次(挂号、检查、取药),如果检查项目增多,排队付费次数随之增加。
浙江省湖州市卫生健康委针对这一“堵点”,从技术上对门急诊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把原来以收费为标志提供服务改为以记账为标志提供服务,医生开出处方、申请单均自动记账;从流程上进行颠覆性重构,取消了诊间结算等全部付费环节,群众无须付费,直接问诊、检查、化验、取药和治疗,全部就医流程结束后,最后完成一次合并付费。患者离院前通过医院自助机,一次付清所有费用,也可以通过健康湖州App,像滴滴打车一样,7天内随时随地一次性支付全部诊疗费用即可。
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丽华介绍,如此方便的就诊“医后付”,目前已经在湖州全部市级医院实行了。市级医院每天都有55%以上的门急诊医保病人使用“医后付”,约4000人以上,目前累计达72万人次。按照每人次减少3次付费排队、每次排队需费时3分钟计算,已减少排队216万人次,减少排队等候时间10.8万小时。“医后付”依托日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医方主动取信于患方,主动实现付费后置,主动构建医患信任关系,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
记者了解到,浙江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章管理”为切入口,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