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改工作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几年,新罗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打好监督‘组合拳’,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提高监督实效,助推医改向纵深发展。”近日,新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仁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上下联动,破解“看病难”
2009年8月,新罗区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该区医疗体系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滞后、基层网底不牢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于是将医疗体系建设列入跟踪监督重点。
2010年起,新罗区人大常委会与市人大常委会建立联动监督机制,围绕医疗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提出建立中心城区“市区共担”医疗卫生投入体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三级医疗网络服务能力建设、多元化办医等建议和意见。
为此,新罗区政府先后在南城、中城、东城等街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3.55亿元完成龙岩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和区疾控中心综合楼建设;投入5050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提升改造;投入458万元完成213所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
开展评议,破解“看病累”
针对群众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累”的问题,区人大将监督触角向医疗机构延伸,对中心城区大医院进行“人民满意医院”动态跟踪评议,通过“创建—复评—动态跟踪”形式,推动医疗机构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简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使大医院候诊、交费、取药时间长和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有效缓解。
“我们于2001年9月通过评议被授予‘人民满意医院’称号,区人大三年一次复评、动态跟踪评议的做法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费用’五个环节,不断提升人民满意医院创建标准与内涵。”龙岩人民医院院长李斌生如是说。
专题询问,破解“看病贵”
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何?群众“看病贵”问题是否真正得到缓解?今年6月25日,新罗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基层医改工作专题询问,10余个医改成员单位参加应询。
为确保“问”出成效,区人大成立基层医改专题调研组,从今年4月起采取召开座谈会、明查暗访、实地查看等形式,深入全区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调研。
专题询问中,区人大就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15个突出问题开展询问。
专题询问后,区人大再次形成审议意见交由政府研究处理,要求政府在体制、机制上强化突破,进一步扩大基层医改覆盖面,全面推进村卫生所药品零差价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模式,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准备工作。
督改落实,让医改惠及全民
区人大锲而不舍的跟踪监督,换来的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看病难、看病累、看病贵”状况的逐年改善。
“近年来,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降低医疗费用上,使‘医改惠民’不仅只是一句口号。”区卫生局分管领导表示。
医改工作开展以来,新罗区新农合筹资标准从2008年的人均80元提高到2014年的人均390元,全区参合人数达25.63万人,基本实现农村医保全覆盖,通过门诊补偿、特殊病种补偿、重大疾病补偿等措施,结合实行药品零差率及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则大大减轻了农民看病负担。
与此同时,该区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截至去年底,该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