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起,全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而宜宾,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分级诊疗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两年多的试点,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分级诊疗减轻患者负担
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当患者在基层就医病情发展,需向上转诊时,结合自主选择和就近的原则,乡镇卫生院一般首先转诊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可以视病情转往县级以上医院,若病情趋于稳定,鼓励患者转回乡镇卫生院。
宜宾市早在2012年9月1日就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筠连县等5个县试点新农合病人转诊工作,开始了分级诊疗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分级诊疗,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参加新农合的群众,在我们医院只需支付起付线以下的部分,超出部分可按90%的比例进行报销,在医院窗口就能办理”,宜宾县喜捷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江贵兰说,分级诊疗降低了患者治疗费用,也免去了患者的奔波之苦。“当遇到需要向县级医院转诊的情况时,我们也可以迅速而畅通地实现转诊。”
喜捷镇居民罗应远(音)有冠心病史,一个多月前在公共汽车上突然出现胸痛、气紧的情况。卫生院医生蒋飚在对病人进行相关紧急治疗后,判断患者需要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当即联系转诊医院。不到三十分钟,病人就被顺利送达县医院,现在病情已经康复。
此外,根据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财政局《关于调整新农合报销规定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通知》,转入上级新农合定点医院治疗的患者,住院起付线仅补差额部分;转入下级新农合定点医院治疗的患者,住院起付线不再另外收取;相应定点医院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按规定比例分别给予报销。
提升基层能力打消患者顾虑
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在于实现基层首诊。基层首诊是指当群众看病时,就近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地域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医。因此,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成与败。
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首先是要留住人。2013年,作为四川省医改的试点县,屏山县率先进行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试点,进行“县招乡用、身份留人”的人事管理探索。这一思路解除了公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彻底打破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招不来”的困境,并将逐步在全市、全省推广。同时,屏山县通过组建“医联体”,实行村医生“双签约”等方式,提升了基层的医疗实力,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全覆盖。
借鉴屏山县“双签约”的经验,宜宾县喜捷镇中心卫生院也于今年9月开展了此项工作。喜捷镇共有22个村,50余名乡村医生,签约目标人数为29121人,目前已签约2700余人。“双签约”后,乡村医生明确了目标任务,定期为签约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基本医疗、慢病管理、预防保健等服务。碰到患者出行不便的,乡村医生还将上门服务。医院还加强了科室建设,目前共设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理疗科等十多个科室。
喜捷镇新联村滩桥组村民曾红的母亲今年已经78岁了,老人身体多病,常常到卫生院治疗。“母亲岁数大了,经不起来回折腾”,曾红说,如今卫生院的条件越来越好,在这里看病放心,也方便照顾。如果万一病情加重,卫生院还会派出车辆转诊到县级医院。
除此以外,为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幅度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宜宾加大了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投入。2009年至2014年农村卫生基础建设项目共1069个,总投资93669万元,建设项目覆盖132个乡镇卫生院。项目总规模4190304平方米,其中新建366334平方米,改造52970平方米。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经完成了38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据统计,从2010年实施该项目以来,已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了156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
“小病大治”就医习惯需改变
“看病都往大医院挤”是现在很多市民下意识的选择。不少市民都认为,患病后还是去大医院检查、治疗比较妥当。“大医院设备好、医生好,管它大病小病,我去大医院总能解决”,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对于社区医院自己了解不多,通常得了病也是往大医院跑,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本身底子就不好,在选择医院时就更加谨慎。
在市内的大型医院,常常可以看到门诊大厅内排长队挂号的现象,有时为了拿到一个专家号,市民还得在早上七八点就到医院排号。“大医院看病时比较麻烦,但是为了放心,还是愿意多花点时间”,正在排号的张女士说,基层医院虽然方便、便宜,但其技术设备肯定不能和大医院相比,自然就很难让患者放心。
“其实常见病、多发病是完全能够在基层医院治疗的,大医院主要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科科长魏强说,“小病大治”的就医习惯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费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我们希望市民在‘小病大治’的习惯上有所改变,同时我们也会加强宣传,引导市民主动在基层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