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市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由此拉开医改大幕。随着基本药物制度推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和公立医院改革稳步进行,老百姓抱怨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老大难问题,在5年后的今天,是否有所缓解了呢?
针对看病就医问题,市统计局近日对市区近3000户居民进行调查发现,76.1%市民反映看病有点贵。看病贵贵在哪?如何解?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调查显示 门诊和住院费均有上升
调查显示,这几年随着医德医风的整治和舆论监督的加强,收红包现象得到遏制,单种药品的价格也下降不少,但受访者反映开贵药、多开药,不必要的检查问题仍然较多。
在温州市中医院,来复诊的贵州籍外来务工人员谭保民对记者说,“上个月单位体检,查出肝功能转氨酶指标超出正常值30多,医生开了一大堆化验单,验起来是中度脂肪肝,医生就开了近半个月的降酶保肝药,药量一个大袋子也装不下,一天三餐饭后都要吃11粒药,想想都觉得药吃得太多了。”谭保民抱怨道,上次化验加药费花了近500元,这对于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的他来说,实在有点贵。
与复杂的化验和大量的药单一样,如何选药也让老百姓很头疼。“好几次就医开药,医生都罗列了多种药品供选择,这时很多患者会选择价格高的药。按理说,根据病情医生最清楚患者应该用哪种药,这其实是在诱导患者选择高价药。”就职于市区一家小学的教师朱小敏告诉记者,虽说用贵药可以报销一部分,但自己还是要按比例负担。
调查中,对“看病贵”颇有微词的市民不在少数。统计数据显示,对于“看病就医”的总体评价,受访者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到63.1%,有76.1%市民反映看病贵。
究竟看病贵了多少?数据显示,去年我市门诊病人人均每次医疗费为144元,住院病人人均每次住院费为9840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和9.5%。27.5%受访者表示医院不必要的检查多了,传统的望闻问切少了。
同种药品 社区医院为啥比药店贵
为缓解看病一蜂窝向公立大医院挤,近年来,我市各大乡镇建立并完善社区服务卫生院。但仍有47%的受访者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不高;28.2%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卫生医疗诊治和药品价格高。
来自龙湾永中街道的潘女士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坦言不看好社区医院。一次2周多的儿子因呕吐去社区医院就诊,主治医生简单问了几句后就建议全身检查。潘女士随后带着儿子去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查,结果只做一次肠部检查就找到症结。而当她后来准备去附近的社区医院购药以备不时之需时,社区医院却没有这种药。
对此,鹿城区南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晓有告诉记者,相较于公立大医院,社区卫生医疗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但相比前几年,通过人才引进和专家坐诊制度,社区医院医疗水平提高了不少。像百姓反映的药品种类少等问题,解决还得有个过程。
对于28.2%的市民反映有些药社区医院要比药店贵,黄晓有也纳闷过,事后调查发现确有此事。“一盒名叫拜唐苹的降血糖药,有些药店要比医院便宜几块钱。究其原因,是药店很少给消费者出具发票,公立医院则必须对每单交易出具发票,而厂家往往会对于销量好的药店进行年底利润返还,这一点公立医院是不允许的,再加上进货渠道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叠加所致。”
加大监管 杜绝避开基本药物乱开方
为缓解看病贵,我市自2009年起逐步建立了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其终极目的是为药价虚高“去火”,降低市民看病成本。
在这项制度未出台前,医院被允许用药可以加成15%销售。而现在,我市医院所有药品的采购价均由省药械采购中心统一招标确定,各家医院药品均是进价买,进价卖。
尽管药品卖得比以前便宜了,但仍有76.1%的市民反映看病贵,这在我市一家公立大医院从业多年的资深医师万敏看来,其中有医疗市场合理回报的一面。万敏解释说,怎样的医疗水平就应当有怎样的市场回报,要警惕那种绕开基本药物制度,开贵药拿回扣而产生的“看病贵”现象。
采访中,这样的观点多次被提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药店知情人士表示,“看病贵”不排除个别医生受利益驱动,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避开‘基本药物’向病人推荐新药、贵药,引导百姓选择回扣率高的药品。”他认为,百姓看病吃药的标准要求相对较高,给医生开贵药提供了机会。
长期研究公共政策的温州大学教授吴玉宗,一直以来比较关注我市医改进程。他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不排除会重演过去常见的药品“中标死”“降价后销声匿迹”等现象。特别是一些经典廉价药,由于利润少,药厂停止生产,药品在市场上消失。但没过多久,这些药物便会改名换成新药,价格却比原来高出很多。
吴玉宗认为,医疗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为,如果医生说,你的病很严重,必须用其他更好的药物才能治疗或治愈,你是病人或病人家属,就只能乖乖照办!杜绝避开基本药物乱开方现象,光靠医生的良知还不够,除了加大监管力度,必须靠体制改革去解决。
放开市场 引入竞争机制缓解看病贵
采访中,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看病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在是市场经济,医疗服务价格波动很正常,问题是,产生贵的原因是什么?贵到怎样的区间才应该去介入干预?
在市卫生局医政处郑云蒸处长看来,受市民健康意识、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医疗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每年的人均医疗费用都会一定程度上涨,因此,在药品零差率实施之后,诊疗费微涨还是在合理范围之内。
据了解,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是2005年由省卫生厅制定的,尽管这几年也调整过几次,但力度并不大。出于民生考虑,在政府定价体制中,大宗医疗服务的价格往往是实惠的。以药养医的体制废除后,社区医院财政补助是年人均4至6万元,公立大医院的补助低于社区医院。
“公立大医院靠什么生存?只有在其他的医疗服务上提高价格去平衡。”黄晓有认为,医疗费上涨是件很正常的事,问题的关键在于,涨的幅度能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
“无论是百姓、舆论界都被一个理念误导了,很多人单纯地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医生和医院。”万敏说看病贵,抱怨的不止是患者,还有医生。“现在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医生为病人做全身检查也是‘以防万一’,对于开贵药,有些是出于医治效果考虑,有些是患者主动要求,过度开药或开贵药很多时候并非医生有意之举,何况医生过度开药是受监管的,最根本的症结还是要放开医疗市场,让市场来定价。”
这种观点得到了吴玉宗的认可。他认为,要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尽管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医保报销比例等手段调节,但最终还是要放开医疗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资源配置分散化,这样一来,老百姓的选择就多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方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