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时,越来越多的问诊人数,让大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有苦难言。比如我们用十年持续关注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仅2014年一年,门诊量就比上一年多了近40万。
怎样在病人多了的情况下,保证诊疗质量不会下降,同时减少病人的就诊时间?从去年开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通过流程再造,裁撤、合并窗口、科室等手段,力图实现患者少排队、排短队;成立医患沟通中心和回访中心,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从而增进医患交流、减少医患纠纷。
一年过去了,他们的努力收获了多少成效?能不能赢得患者的认可?中央台记者继续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观察点,持续探寻这里的变与不变。
安徽省合肥市绩溪路218号。上百平米的网格线,因为车辆的频繁碾压,原来的颜色已经模糊不清。虽然禁止停车,但巨大的车流量,使得这里常常成为短暂的停车场。这一点,与去年没有任何变化。
2014年,安医大一附院的门诊量突破300万人次,比2013年增加38万。这一年,医院新招收医护人员不足270人。余永强说,考虑到未来医改的方向,医院暂时还得忍耐目前的超负荷工作。
2015年,安医大一附院能否朝既定的方向走下去,院长余永强也在思量:
余永强:我们现在是什么,我说是靠人海战术挣点辛苦钱。明年更多的还是会围绕医改大的方向去走,明年在信息化方面会有更大动作,更多投入。一定要使大医院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通过提高我们的技术含量来解决基层医院、县医院的他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的话我们的收入结构才能合理,才能干上我们真正应该干的事情。
2015年,安医大一附院想干的事情,能干成吗?明年,记者将持续观察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