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巫溪,既有瑰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神秘古朴的人文景观:依山傍水的吊脚楼、清幽峻奇的峡谷风光,引人入胜的地下宫殿灵巫洞,扑朔迷离的白果原始森林,我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红池坝,天下奇观“夏冰洞”、“白龙过江”,千古之谜“岩棺、栈道、野人”,以及有惊无险的大宁河漂流、源远流长的巫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在这充满险峻而神奇的自然风光、底蕴浓厚而著称的巫文化广褒土地上,巫溪卫生计生人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胆略,在国家级创建、公共卫生服务及“撤并村”卫生室建设等方面默默地为巫溪的民生健康奉献着,并创造出可喜佳绩。
“国家级”创建为巫溪民生健康描下重彩之笔
成功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12年以来,在市卫生计生委指导下,巫溪县委、县政府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建立了部门乡镇联动机制,卫生系统全力投入,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群众健身、示范单元创建等一系列活动,于2014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在市爱卫办的精心指导下,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纳入全县“民心实事”,举全县之力,增加经费投入,强化硬件设施,建立网格管理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卫活动。在2010年创建市级卫生县城的基础上,于2014年11月通过“国家卫生县城”专家组验收。
公共卫生服务用经验夯牢便民惠民新举措
“三方签约服务”特色呈现。为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巫溪开展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与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三方签约服务”,创新并制作了《巫溪县慢病防控签约服务手册》和《公共卫生服务卡》。居民“卡册”的功能在于:让居民知晓服务项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记录在册,有据可查, 增强了项目的操作性;进村入户查看“卡册”记录情况,与居民健康档案资料核对,增强了考核工作的真实性。
“干式血尿分析仪”扎根基层,成效凸显。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巫溪县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干式血尿生化分析仪”64台。该设备解决了过去检查项目单一的问题,增加了血脂、血糖、尿常规等检查项目,提高了老百姓参与检测的积极性。医务人员带着设备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居民开展免费体检、健康咨询、义务诊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公共卫生考评考核奖惩斗硬,不走过场。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巫溪县建立了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考评机制:将工作任务量化,考核指标细化,采取日常考评(由县卫生计生委组织督查组,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提出考评意见)、季度检查(业务指导单位采取查阅资料、电话随访、进村入户等方式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进行排名通报)、年度考核(从32个基层卫生单位抽调人员开展交叉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挂钩奖惩,同时对检查排名后三位的单位进行通报,对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进行职务调整)三种形式,并进行公共卫生工作督导。通过强有力的考核措施,推动了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撤并村”卫生室百姓心中“健康守护神”
“大病上医院,现在小病基本不出村,像测血压、血脂、血糖、健康体检之类的就在村卫生室就能解决,而且还上门服务,服务态度还很好。”花台乡川主村村民刘忠杰老人高兴地说。
“撤并村”卫生室的建设,对于山地陡峭、就医距离远的巫溪县村民起到了奇效。
2014年,巫溪县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 “撤并村”卫生室建设任务20个的目标任务(实际完成21个)。这主要得益于强化了领导职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方筹资,逐村落实,并建立了村卫生室档案及图片资料。而且每个卫生室均达到“八有”标准:有房屋(三室分开)、有标识标志、有医疗设备、有中西药柜、有诊断桌、有输液椅、有观察床、有档案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