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万众创新”成为热词。在医改方面,如何通过创新破解公众看病贵的难题?对此,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得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接受了本报的采访。
改进制药工艺提高销量京华时报:您获奖的题目是“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可否用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讲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
张伯礼: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治肾炎的中药,市场上已经用了30多年,它的销售额就只有3000多万。通过文献分析和临床评价,看到这个药确实有效,它可以让透析的病人一个星期能够减少一两次透析,但之前没有系统进行评价。而且制药工艺粗糙,把中药碾成粉末就直接入药了。我们一味药一味药地研究,最后发现主要的药物成分是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根据药效活性成分制定了标准,也改进了制药工艺。明确了临床适用病症,获得批准。科技含量高了,市场销售额也扩大了。在政府集中采购方面就有优势,原来3000万的销售额,现在已达3个亿。现在这32个品种的药品销售额从2006年的12.5亿增加到2013年的37.5亿。
京华时报:这套技术可复制吗?张伯礼:可以,这套技术现在全国已经辐射到了19个省份,近百家企业采用了这些技术进行中药品种技术改造,现在销售额过亿的品种已经达到近500个,过10亿的品种超过30个,原来一个没有。现在这些大品种年累计销售额已经超过一千亿了,形成了一个大品种群,为医改提供了保障。
破解难题改造中成药破解看病贵难题京华时报:医改的进程中,解决看病贵是个难题。您的获奖项目将如何对我国的医改起到推动作用?
张伯礼:医改从医药角度讲就是希望给老百姓提供好药,质量安全有保证,价格又比较合理。我们通过对中成药的改造,首先药品质量提升了,形成了好药的集群。企业市场做大了就会有规模效益,价格都会比较合理,促进解决看病贵问题。
京华时报:现在中药复方一直走不出去。一旦打开了海外市场这个产业就是大规模的增长。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最严格的药监机构,一种新药获得它的批准,基本上意味着在其他国家都会畅通无阻。但这一关我们至今还没有闯过。对此您的获奖项目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张伯礼:现在几个中成药已经在FDA做临床评价了,有的到了III期临床。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但我相信假以时日,中成药能够闯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对中药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旦通过努力我们达到FDA严格的要求了,说明古老的中药也能达到现代科技水平,这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