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召开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明确,未来医改的重心是进一步下移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均会被置于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位置,如何解决60岁以上老人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城市建设问题,将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主任孙晓明介绍,为实现“十二五”期末浦东新区千人口床位数4.2张的目标,有关部门正着力推进卫生重大项目落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项目的实施。今年将保障重大卫生项目的建设进度,全力推进东方医院改扩建、第七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新建,以及祝桥区域医疗中心、新场综合医疗卫生中心等卫生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抓紧启动公利医院科教综合楼新建、浦东医院科教大楼新建、浦南医院改扩建等项目。
此外,还将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三林、航头、高行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芦潮港、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同时做好花木、金杨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以及航头、凌桥、机场、张江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修工程。与此同时,浦东新区还将在今年加快优质医疗资源的项目实施,配合推进龙华医院浦东分院迁建和长征医院迁建项目。
据悉,今年是浦东新区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完成年,根据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浦东新区要借助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改革的先发优势以及已取得成效的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重心进一步下移基层,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置于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位置,具体内容为:提出目标模式,明确要实现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构建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制度,将家庭医生作为服务与管理责任主体,给予配套资源配置;凸显社区平台功能,提供全科医生执业的平台,要引进整合市场资源,要支持医养结合,要保障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形成配套机制,以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政府补偿机制、人员岗位管理机制、薪酬分配机制;构建家庭医生制度,试点“1+1+1”(一家社区医院+一家二级医院+一家三级医院)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探索二三级医院开具的慢性病用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延续,探索医保签约付费,探索家庭医生管理居民医保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