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院搬迁到市中医院旧址,实行整合扩建,开放床位可由30张增加到130张。
“搬至翻新的市第一医院旧院区,场地增加一倍多,中医院终于可以舒展筋骨。”龙海市中医院院长刘志强感叹。
龙海市第二医院处于市区附近乡镇,发展基础较差。此番医疗资源整合,龙海在保留市第二医院不搬迁的同时,筹资2500万元计划新建住院综合楼,开放床位将由175张增加到225张。“我们医院虽没挪更大的窝,却就地强筋骨。”龙海市第二医院院长陈志国说。
阶梯式优化基础上,龙海各家县级医院进一步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市眼科中心、漳州市医院等高等级医院建立协作平台,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龙海推进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向基层倾斜,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用人制度“解缚”人才留得住
为解决医院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龙海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上迈开步子,使医院有了更多用人自主权。去年以来,龙海共招聘卫生事业单位人员226人,其中本科学历占50%以上。
“在引进人才上,龙海突破固有人事制度,规定三类人才可直接录用入编。”张碧兰介绍,一是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50周岁以下;二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紧缺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在二级以上医院工作5年以上,年龄45周岁以下;三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执业证书及初级职称、有三年以上医院工作经验或取得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年龄35周岁以下。
三类人才由医院提出引进计划,经龙海市卫生局审核并制定引进人才考核方案,公示岗位条件,经报名、资格审查、考核择优、体检政审合格、公示无异议后直接录用,办理入编手续。
在留住人才上,龙海更注重创设条件。龙海市第一医院优化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结构比例,高级、中级、初级职数比例由原来的8∶37∶55优化为13∶38∶49,建成一支稳定的与医疗服务相适应的卫技人员队伍。
聘用人员“由外转内”,是龙海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的又一突破。在本单位工作10年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卫生技术专业人员,采用面试或日常量化考核方式“由外转内”直接入编。“这鼓舞了医技人员的干劲。目前,本院符合这类条件的有2人,我们按规定给考核办理入编手续。”洪劲榕说,医院还将在新政策推动下,引进一批高质量医技人才。
龙海还探索建立岗位管理和人员聘任制度,推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全员聘任制,合同管理。“今年,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三家公立医院将开始实行院长年薪制,跨出了重大人事改革第一步,下一步还将推行医生年薪制改革。”张碧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