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台的《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未来深圳的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以促进不同级别医院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依法治理,“从医疗财政拨款、退休保障、人员交流任职这3个方面是否与编制挂钩进行改革,改革之后,编制就成为了一个空壳。”
公立医院从业人员编制管理,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一方面它限制了医院根据医疗业务需要对人才引进与有效管理的自由,导致一些医院想设的科室、岗位设不了,想引进的人才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员又出不去,与医院专业化管理的内在需要不匹配;另一方面它固化的工资、福利设计,扭曲了“按技取酬”、“按劳取酬”的分配规则,不利于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相反,还导致科室承包等潜规则的盛行。
公立医院的编制管理,更深层次的弊端是办医与管医的一体,即管办不分,大包大揽,用行政的手段来配置医疗资源,组织医疗服务供给,从而导致医院自主权缺失,管理僵化,活力不足,制约医院建设与医疗服务能力。
医院“去编制化”不是单纯的管理人事制度改革,更深层次是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责任的重新划分以及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放权”与“抽手”的过程。医院“去编制化”是推进管办分离的一个步骤,是医改系统工程的一个环节,需要系统联动,统筹推进。譬如,财政怎么补贴与医疗服务价格紧密关联,前提是财政要切实承担起办医的“买单”责任,否则,“去编制化”又可能逃不脱市场化甩包袱的嫌疑。又如,赋予了医院人事的自主权,又要有新的监督方式补位,不能放而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