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一直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按照7部门发布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从今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其他药品取消政府定价和限价,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通过不同方式由市场形成价格。
改革启动以来,各方正在探索建立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未来药品价格会走向何方?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实现政策的协同配合?改革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惑和难点?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药价改革。
从几个月前的6.7元涨到现在的68元,一瓶地高辛片剂的价格“狂飙”10倍,在媒体上引爆了药价改革后价格上涨的话题。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各领域专家对此反应都比较淡定。药物政策、药品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的专家、官员和企业人士的认识基本一致:大力压低虚高药价是政策设计中的主旋律,而药品价格产生波动是正常的市场反应,况且地高辛涨价是有其缘由的。
■部分低价药有涨价空间
“地高辛片剂价格的涨幅确实比较大,但大家也应该算一算患者使用这种药的成本。”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院长介绍,地高辛是心内科的一种经典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引起广泛关注的地高辛片剂规格为0.25毫克x100片装,说明书中成人常用量为每日0.125毫克~0.5毫克,“按每天一片算,即使是涨价后的日均费用也才不到7毛钱”。
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对低价药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在西药3元、中成药5元的日均费用标准内,由生产经营企业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自主制定购销价格。事实上,地高辛正是国家低价药清单中的药品,有关生产企业表示,该药的涨价程序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与6月1日开始的药价改革并无直接关系”,主要原因是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
此前,在被各种因素扭曲的市场机制下,我国部分药品价格畸低。价格过低导致企业失去合理的利润空间甚至亏本,有不少经典药品因企业停产而消失。经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的地高辛片剂生产厂家有11家,但记者询问多位业内人士得知,目前在产的国内生产企业不超过2家。
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表示,在价格形成机制更多交由市场主导的改革思路下,“部分价格明显过低的药品出现价格回升是很正常的”。浙江省卫生计生委药政处处长吴朝晖也表示,地高辛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部分低价药品的市场供求关系,通过价格的灵活波动来保障供应,也是制定低价药政策的主要目的。
■大多数药品将呈降价趋势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药政策室主任傅鸿鹏介绍,此前我国药品价格的形成过程主要涉及两个环节,一是政府制定最高零售价,二是公立医院集中采购。按照改革设想,取消最高零售限价后,公立医院集中采购和医保支付将成为价格形成的两道“关口”,同时物价部门要加强价格检查工作。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公立医院使用的所有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均应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和非专利药品,由省级药品采购机构采取双信封制公开招标采购;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谈判结果在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布,医院按谈判结果采购药品。
史录文表示,省级集中采购的政策就是要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实现以量换价,在招标、谈判等采购过程中,尽量压低药品的虚高报价,“政策设计的初衷无可厚非,只要执行到位,大部分药品价格应该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省份要确保在今年年内启动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在此过程中,2015年已有安徽、浙江等省份完成了部分药品的集中采购工作,整体药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地方降幅达20%~30%,引起了医药行业的高度关注和争论。九州通营销总顾问耿鸿武表示,降价已经成为今年医药市场的主旋律,“政策的走向和意图很明确,就是要降低虚高药价”。
■药价监管不能放松
尽管政府不再直接制定药品价格,但依然强调了监管职能。
对于药价放开后,卫生计生、医保、价格等相关部门该干什么,7部门《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说的很明白: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药品特性和市场竞争情况,实行分类采购,合理确定药品采购价格;医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促进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主动降低采购价格;价格主管部门要健全监测体系,强化药品价格行为监管,依法严肃查处欺诈、价格串通和垄断行为。
“比如已经涨价的地高辛,企业所说的原料涨价涨了多少?药品销售价格的涨幅是否合理?这个时候就要求价格主管部门开展成本监测,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吴朝晖说。记者注意到,针对地高辛涨价,全国不少地方已经着手展开调查。国家发改委也于近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药品价格,加强监测,出现问题要及时、妥善、依法处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除此之外,在形成合理药价的过程中,发挥医保基金的约束作用也被寄予厚望。
专家表示,在各方认同的医保支付体系形成之前,集中采购将会承受较大的价格控制压力。而且,鉴于我国医疗和医药行业的特殊国情,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本身也存在自己的难点和困惑,需要在实际探索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