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竟买不到常用药
“都说要让病人留在基层医院看病,别都削尖脑袋挤到三甲医院抢占资源。可实际情况是,我在家门口的县医院根本买不到常吃的药,不得不往三甲医院跑啊!”近日,北京市延庆县的马大爷给记者打来电话,表达了心中困惑。基层医院缺少常用药现象依然存在。
每个月都要坐长途车去三甲医院拿药
马大爷今年78岁,因为血管问题,不得不每天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由于个体差异,马大爷只要吃一片普通阿司匹林就会肚子疼,即使换了对胃肠刺激较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也没什么用。后来三甲医院的医生给老人开了某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药快吃完时,马大爷来到家门口的延庆县医院准备再开点。让他没想到的是,医院回复说“没有这种药”。没办法,马大爷的老伴只能每个月坐长途车去市里的三甲医院开药。“我身体不好,活动量大了不行,子女又不在身边,全靠老伴跑前跑后了。可她也已经76岁了,早上八九点出门,下午五六点才回到家,拿点药实在太不容易了。”马大爷无奈地说。
如果只是这一件事,或许马大爷还不会打来电话。今年2月,他去县医院开药时,被告知连续吃了10年的安定(化学名艾司唑仑片)也没有了。“我一下子就怒了,县医院里很多药都没有,不是逼着我们去市里的三甲医院吗?这跟医改精神一点都对不上号!”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马大爷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无奈地说,几乎每天都有病人为大医院处方上的药在社区医院买不到而跟医生吵架。马大爷也告诉记者,他周围有不少这样的患者,因为在基层医院拿不到药,不得不频繁地跑去各大三甲医院,只为开点常用药。
太贵太便宜的药基层医院大都没有
针对马大爷反映的情况,记者联系了北京市延庆县医院,该院医务科聂主任在接受采访时也是一脸无奈。
聂主任解释说,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一种药品在基层医疗机构只能存在两个规格,如果超了就是违规。目前,院内已有阿司匹林普通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两种,所以马大爷要开的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就不能进了。而且基层医院在选药时,一般都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主,哪个便宜用哪个,确保药品价格能让大部分人接受。此肠溶胶囊并非常用规格,价格较其他两种贵很多,“不太符合基层需要”。
安定的断货则属于另外一种情况。聂主任说,2015年上半年有段时间,包括安定在内的几十种药都进不来货,原因是这些药太便宜了。“我们采购的时候,厂商不卖,说要买也行,得在国家规定的价格基础上加价,否则他们卖一片赔一片,宁愿不卖,也省得赔钱。”在医药行业,这种现象被称为药品价格倒挂,它降低了药品厂家对廉价药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很多常用廉价药严重缺乏。
消除以药养医,有利于低价药流通
“近年来,药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药品价格有时却不涨反降,这使得一些药企不得不放弃生产,低价药越来越难买。”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说。聂主任也表示,缺廉价药的问题每个医院都有,只是二级和社区医院表现得更为突出。
在陈红彦看来,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绝大部分药品取消政府定价措施,或许能使上述情况有所改善。比如,低价药在取消政府定价后,企业可以根据成本、供求等自行确定合理价格。尽管价格会因此略有上涨,但此举能更好地调动厂家积极性,保障药品供应,最终实现厂家有利润,百姓买得到、用得起。那些因成本问题而放弃生产的廉价经典药很可能因此重回大众视野,造福许多像马大爷这样的患者。
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显示,目前基本药物为520种,增补后有些地区可达到800种。按照基层医院从基本药物目录中选药的原则,基层医院的可选择范围并不算小,但与三级综合医院近3000种的药物品种目录相比,还是略显局促。聂主任说,正因如此,很多患者在三级医院首诊开药后,在基层医院却买不到,产生供需矛盾。为了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他建议,患者可以到药剂科申请临时采购。只是用这种方式购药不能走医保,所以对一些患者来说也有障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则认为,除了通过出台措施,保证基层医院的门诊药品数量外,还需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开放医生自由执业,通过市场机制理顺医药价格,彻底消除“以药养医”,使药品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加快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使药品成为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形成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节约成本、控制费用的激励制度,也能调动三级医院医生优先使用低价药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到与基层医院用药接轨,降低老百姓在基层医院拿药的难度。